第615章 走进墙里的人(2 / 2)

午夜杂货铺 园中葵 1585 字 22天前

“毕先生,你能不能说得详细点,你说的同样的经历,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毕延勇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抬头望向墓顶,眼神忽然变得深邃又迷茫。

“看看时间,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八年,可是对于我而言,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但是所有细节依旧历历在目。”

一听“二十八年”我心头顿时一震,竟然和徐半仙、海大虫他们一群阴阳先生在黄河边上斗黑蛇的时间一致。

两件事之间难道有关系?

我脑中只是闪过这个杂念,害怕打断毕延勇的思绪,我并没有说出来。

毕延勇的描述十分详细,可见他所言不虚,尽管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二十八年,却如同印在了他的心底……

二十八年前,也是秋末冬初时节,当时毕延勇的父亲已经退休,而接替他担任考古系主任的正是谷超华。

在山西和山东交汇处的深山里,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山体内部的奇怪建筑,是煤矿工人在挖煤时发现的。

等到谷教授他们赶到时,已经是一个月后了,好在当地的有关部门很给力,这处奇怪的建筑并没有被破坏。

可能也是巧了,或者是命运的安排,接到考古任务时,谷超华正毕延勇家做客。

了解大体情况,谷教授的父亲也觉得好奇,就跟着谷教授赶往现场。

当然,也带着了当时还不满20岁的毕延勇。

还没等到地方,考古队的成员已经议论起来,因为车在山路上颠簸了三个小时,还没有到目的地。

早知道这已经是群山腹地了,根本没有人烟,怎么会有大型的人工建筑呢?还是古代的。

在山路上整整行驶了四个半小时,终于到地方了。

那是一处煤矿开采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山西煤矿发掘最疯狂的时代。

挖煤赚钱太容易,赚钱都赚红了眼。

据说很多煤炭老板大字不识一箩筐,出出进进却带着司机秘书,豪车的后备箱内永远放着汇源肾宝和万艾可。

当时的很多煤老板为了开采出更多的煤,甚至会把一座山给掏空,一旦发生坍塌事故,便立刻用钱摆平。

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个笑话:某山西煤老板儿子和燕京大官儿子互相吹牛,官二代拍着胸脯问煤二代,只要钱到位,他什么事都能办成。

煤二代随口问,给五十亿能不能把他爹的照片挂到燕京城内最高的建筑上……

考古队下了车,并没有立刻看到那个奇怪的建筑,而是跟着带路之人进入到了矿洞中。

在矿洞中前行了几十分钟,才看到那个让当地考古部门称为“不该存在的建筑”。

见第一眼时,连见多识广的老考古队员们都连连称奇。

首先,可以肯定这是人工建筑。

其次,这建筑的规模相当壮观。

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矿洞挖到这里之前,这建筑全是被密封在山体内部的,根本没有进出的路。

要知道这里可是偏远山区的不毛之地,这无论如何都不合理。

建筑内部面积大约两千平米,稀稀拉拉放着不少青铜器、瓷器还有石器。

作为专业的考古学家,当然第一时间会选择鉴定文物的年代。

组成考古队的一共有十几人,除毕延勇、谷超华外,还有国家文物局和当地文物部门的,都是有着几十年考古经验的老学者。

一般的古董文物,在他们这些人面前,基本连碰都不用碰,就能看出具体年代。

可是面对眼前的古物,众人都傻眼了。

因为这些古物不符合任何年代文物的特征。

如果非要归类,更像是商周时期的。

考古圈子外的人大概不知道,商周时期因为时代久远,这个时代的古物已经不能算是古董了,只能称其为文物。

不过那个年代的出土文物都粗糙捡漏,即便是赫赫有名的司母戊鼎以及大盂鼎等,其实也相当的粗糙。

可是眼前奇怪建筑内的青铜器明显很是精致,而且几乎没有生锈。

当时就有人提出,这并不是典型的青铜器具,而是一种青铜为主的合金。

后来经过检测,也验证了这种猜测是正确的。

经过一番简单的查看,有人提出这些古物存在的年代可能比商周时期还要早很多年。

要知道在国际上,商朝是我国被承认的最早朝代,如果比商朝还要久远很多,那就是原始部落时代。

那个时代的人,即便是已经摆脱了茹毛饮血,也不可能有制造出眼前这些古物的能力。

这就好比让清朝人制造航天母舰,都不能算强人所难了,分明是瞎扯淡。

在建筑内,除了大量不合理的古物,墙壁上的奇怪壁画也引起了考古队的注意。

这些壁画雕刻得栩栩如生,而且十分清晰,这本身已经不合理了。

当时考古队的条件比较简陋,煤炭矿工队照明设备也相当一般。

再加上这一路的奔波,大部分考古队员的年龄偏大,折腾了一阵后,这支考古队的队长就让大家原地休息。

当时,谷教授和毕延勇紧挨着坐着,和其他人一样,在低声交流对眼前所见古物的看法。

当时毕延勇还瞅了一眼自己父亲——他父亲站在一面石壁前,在仔细看壁画。

知道父亲好奇心极重,见到这样的东西,肯定“望眼欲穿”。

俩人交流了几分钟,等毕延勇再次抬头时,就发现自己父亲已经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