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托勒密的覆灭(2 / 2)

当没有编制的雇佣兵的薪酬,比有编制的官兵薪酬还要高时,你知道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吗?

......

“启——”

“落——”

李信大手一压,身后的五十座抛石机,同时将“东方明”抛射而出。

接着,五十座床弩齐射火箭,打响了战争的第一炮。

“你好,托勒密。”

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天亮了。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亚历山大港的各个地方此起彼伏的响起。

托勒密王朝的士兵,早早就集合了五十万大军,誓死守护亚力山卓!

他们以为人多,就能胜利!

然而,现实中,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颗颗“东方明”朝着自己袭来。

秦军不废一兵一卒,摧毁着托勒密引以为傲的马其顿方阵。

当火箭自远方袭来的一瞬间,天地轮转仿佛慢了速度。

砰——

托勒密王朝士兵才后知后觉,被浓烈的火海吞没。

他们避无可避,他们无能为力,他们更不能后退,只能绝望的站在原地等死。

先前炸得他们头皮发麻的,只是“微启明”,没想到这一次直接来大的。

城内巨大的轰鸣声,顿时惊醒了宫里的托勒密四世。

他顾不上穿戴整齐,直接冲了出去。

只见到不远处火光冲天,满大街都是手足无措逃亡的民众,他们凄惨的求救声,不绝于耳。

这一幅画面,宛如天灾末日。

“这是什么?”

托勒密四世还以为天降陨石呢,完全没往秦军那边去想。

在他的认知中,人类怎么可能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

托勒密王朝,除了继承亚历山大大帝的战术阵型,还因地制宜的开发了象兵战术,就是类似于孔雀王朝。

不过,托勒密王朝的象兵战术,很显然比孔雀王朝要完善许多。

因为地域优势,这个时代的非州大陆,遍地都行走着大象。

所以托勒密王朝的象兵规模,远比孔雀王朝要大型一点。

如果没有“东方明”的出世,秦军面对那群象兵,还是颇有头疼的。

先前在攻打孔雀王朝的时候,不可否认,独孤华发明的钢铁战车效果显着,在战斗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今时不同往日,过去还需要斗智斗勇才能战胜的象兵,现在只需要一颗“东方明”,就能轻而易举的击破。

托勒密王朝的三万象兵,在爆炸范围内的大象当场被烤成焦炭,哪怕在很远地方,大象也会因为巨大的轰鸣声吓得到处乱窜。

士兵们渐渐控制不住大象的暴走,扩大了伤亡。

甚至还有一部分大象跑到城中,对亚力山卓的普通民众踩踏。

秦军不废一兵一卒,轻而易举的攻破托勒密王朝的国都。

李信骑着高头大马,昂首挺胸率领十万秦卒踏入亚历山大港。

他的目光,被远处的亚历山大灯塔吸引住,轻笑一声。

“把那里毁了。”

“唯——”

他看不得当地存在着,比将来的大秦郡府、钧都府、平虞社更高的建筑。

毁掉,统统毁掉!

李信连了解的兴趣都没有,他根本不需要知道,这座灯塔到底是如何建得这么高的?

迟早有一天,我们聪慧的秦人,也会掌握这种技术,甚至还能更好。

(一座永远活在西方人美好想象中,一座历经1400多年,遗憾未能保存至今的亚历山大灯塔,一座在2500年前仅花费十年就完工的超过400英尺建筑......确实当得上世界古代第七大奇迹之名,这里就不提伪史论了,前面说得太多,反正当它存在吧。)

(pS:按照世界古代奇迹评判时间点,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却未能被西方学者公认,也许,真实存在就是最大的错误。)

......

托勒密四世后知后觉的收拾行李,他想要逃跑,然而已经太晚了。

秦军早就将亚历山大港的几处出口堵住,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允许出入。

由于法老的服饰异于常人,很快托勒密四世就被抓捕。

他惊慌失措,浑身颤抖,也许他从未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吧?

托勒密王朝早已内部腐败,法老贪图享乐,迟早有一天会败亡。

如果没有索西比乌斯和阿加托克利斯两个大奸臣的作乱祸害,也许不会输得那么惨,也许还能稍微抵抗一下。

可惜,内乱加剧了托勒密王朝的覆灭速度。

如果这片时空,秦军没有打到这片地方,托勒密王朝还能再存活182年。

当秦勍联军攻入之时,所谓的强大,不过是活在他们的世界里。

战争是残酷的,同时也可以是正义的。

秦军虽然占领了托勒密,换个角度想,对于当地民众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至少,落后的奴隶制度,在今天,被彻底推翻。

解放了!!!

李信等人,第一次知道——

原来寰宇之大,令人目瞪口呆。

原来秦人只生活在世界的角落里,偏安一隅。

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尚未征服的区域?

他们不知道,到底何时何日,才能将秦朝玄色旗帜,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托勒密王朝只是非州的一角,下面还有一大片无主之地,等待征服。

可惜,打到这里,已经是秦军的极限。

如果再远的话,没有价值,荒芜至极,也不现实。

李信懒得去了,他派人一路南下,每隔百里,深埋一座界碑,以此证明。

他们,曾经来过,踏足过,征服过......

长达十五年的远征,让李信、王贲和白辛云一众秦将,身心疲惫。

人生,能有几个十五年啊?

秦朝又没有勍朝那种五年一换的调兵遣将制度,许多士卒从少年熬成了大叔,就连李信,都白了头。

他们愈发思念家乡,感觉呼吸着外地的空气,一点都不香甜。

于是,李信写信寄回咸阳,申请凯旋归朝。

......

八个月后,公元前210年。

秦朝政治中心,咸阳,上林苑北部的信宫中,嬴政正在批阅章奏,收到了李信的来信。

嬴政默了默,心中数着时间,随后提笔,在信中写下一个字。

【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