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独孤华(2 / 2)

这不合理,调兵遣将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吗?

秦军派去勘探地形的斥候都已经把境内逛了一大圈,还绘制了地形图。

王翦低头望向舆图,他发现这里的地形南北高,中间低。

北部接近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广阔的恒河平原,南部则是德干高原。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就觉得很适合种地。

王翦和白仲大喜,在他们看来,羌人地区和百越地区虽然地广,但人稀是有原因的。

一处是海拔高,一处山脉多。

相比之下,这里更适合生存。

另一边,独孤华正带着翻译,走访城中百姓。

他终于知道那天为什么城中居民毫不抵抗,甚至还主动的绑架了管理者。

根本原因就是孔雀王朝的种姓制度。

住在外城的都是低种姓人,他们受高种姓压迫已久。

身体服从管理,不代表内心臣服。

说他们总算盼来了秦军也不为过,这是他们最好的翻身机会。

阿三的种姓制度,源自什么时代无从考究,反正很早就已经存在。

也许有人会说,秦朝不也有姓氏,以此来区分阶级吗?

这两者,从概念上都不一样的。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诞生之初,只是为了辨别部落之中不同氏族的后代,避免近亲结婚。

而阿三的种姓制度,是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等级森严的阶级体系。

尽管阿育王在位时期,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因为种姓制度严重影响到他的统治。

他需要吸纳外来民族,那些移民的外族,进来就低人一等,只能当牛做马,特么的谁愿意呀?

后来,婆罗门教为此修改了法律条例,既保留四大种姓的高贵,同时又承认了许多“杂种姓”的合法性。

四大种姓,由高到低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阿三将曾经打进来的波斯人、希腊人、塞种人等等,归于“堕落”刹帝利。

起步就是二等人,看得出来三哥很有人情世故。

也许有人会奇怪,怎么一个国家的法律,是由宗教来定义啊?

这你就不懂了吧,不止是三哥,古代世界其他各国,很多都是宗教凌驾于王室。

如果没有周武王自称“天子”,建立君权神授的思想,抬高统治者的意识权力,并大幅度削弱了“大司命”的社会地位,估计也差不多。

......

那么问题来了,三哥官方似乎是承认了“杂种姓”,有没有推动作用呢?

并没有!在《摩奴法论》中,对各种姓的职业划分,有着严格的规定。

简单来说,官府境内,低种姓与狗不得进入。

低种姓的人,他们包括他们的后代,从出生起,一辈子只能进厂打螺丝,什么?你还想考公?犯法的,知道吗?

你是低种姓,哪怕你在战场上立了大功,一辈子都是炮灰的命,永远都不可能晋升。

就连食物也有规定,低种姓人只能吃糟糠,想吃肉?下辈子投个好胎吧。

婚姻上,高种姓男可以娶低种姓女,而高种姓女,不得嫁给低种姓男。

这么离谱的规定,秦朝有吗?

不说最顶尖的那批武将,秦朝有许多将军都是出身于,有姓,非上古八大姓家族,比如说李信,屠睢等人。

有的人连姓都没有,照样位极人臣,比如说李斯。

无姓氏者,有身份地位的人也不少,比如说尉缭子,秦吏喜。

在三哥这里,完全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做梦都不敢做这样的美梦。

当秦军打进来的时候,居住在外城的低种姓人,他们意识到,很有可能这是他们此生唯一的机会。

有了秦勍联军的撑腰,他们毫不犹豫的走入内城,将那群所谓的高种姓者,全部绑了过来。

独孤华听到这里,他神色动容。

原来是这样啊,疑惑瞬间解开。

他突然明白王父为何会大肆赐姓独孤的举措了,就是为了避免独孤姓成为稀有物种,高人一等。

当全国上下,70%以上的人都是独孤姓,你觉得你很高贵吗?

独孤华简直难以想象,在孔雀王朝的低种姓百姓,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不是他圣母,而是从一名国君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孔雀王朝存在区分高低贵贱的种姓制度,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安全隐患。

你看,当秦勍联军攻入的时候,那群低种姓者,想都没想,直接就把刀架在高种姓者的脖子上。

他们长年累月受到高种姓者的强烈剥削,在此刻终于爆发出来。

至于王舍城的战斗,完全是因为孔雀王朝的摩罗(官兵)缺乏日常训练,他们安逸太久了,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

独孤华在城中巡游一番,他发现,城市基础设施非常完善。

城里各条道路上,每隔三里地挖一口井,并设立行人休息的地方。

而在主城中,建立了医馆、官府,还有粮仓和物资仓库。

同时,各式各样的口号诏文,遍地都有,许多石柱立在两边,刻着阿育王语录。

这一点,与宋坤不谋而合。

两人都想到了一块。

秦勍联军入城,没有受到什么反抗,当地居民甚至热烈欢迎。

一想到他们遭受的苦难,很快就释然了。

独孤华结束了为数十日的走访,他回到住所,重新温习。

突然,他有一个好想法。

据调查,孔雀王朝的摩罗(官兵)大部分都是由低种姓者组成。

所以,能不能从中挑拨一下?

攻城为辅,攻心为上!

念及至此,独孤华安排人前往其他城池发放传单。

只是可惜,收效甚微。

因为战火还没有燃烧到那里,许多人都不相信。

再加上,孔雀王朝的低种姓者受剥削已久,早就坦然接受了,真正愿意对抗的人,并不多。

一个人的奴性很好教育,一群人的奴性,就难以觉醒了。

很显然,阿育王应该也意识到阶级差异这个问题,所以他对民众实施洗脑。

路边随处可见的石柱诏文,就是很好的证明。

只是,在秦勍两朝外乡人看来,多多少少都有点嘲讽。

石柱诏文上写得好听,现实中做到了吗?

很显然,并没有。

独孤华见到了讽刺的一幕,街道上有块石柱写着,大概是“人人平等,团结友爱”的意思。

在不远处,一名高种姓者正在欺凌低种姓者。

如果没有秦军巡逻士兵上前劝阻,估计那名被踩在地上的低种姓者,会当街暴毙。

......

王翦等了两个月,他实在不想再等,自己已经给足了孔雀王朝机会,是对方没有好好珍惜。

他安排一万士卒留下驻守城池,带着大军,朝西方进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