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朕非要改革呢?(1 / 2)

秦国,咸阳——

嬴政在宫里思考着,应该如何“焚书坑儒”。

宋兄曾经提醒过,不要声张,不要落人口实。

而这个举措,本来就是非人道的行为,不管怎么小心翼翼,始终会被世人唾弃。

可是,嬴政又不得不做。

他曾经被荆轲刺杀过,即使没有受到什么伤害,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他怕了,他比任何人都要惜命。

一切有可能影响到他生命安全的东西,都不允许存在于世间。

思来想去后,嬴政打算,徐徐图之。

他计划,先将儒家学说封禁,再处理那群方士。

如何处理方儒,才是重中之重。

宋坤给过建议,让嬴政将这批儒家子弟,全部打包送往天勍,让他去处理这批人。

遇事不决,北上放逐!

嬴政觉得很憋屈,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他堂堂一个始皇帝,行事居然不能随心所欲?

他要立志成为一个好皇帝,至少在后人评价之中,不能有任何污点。

既为始皇,当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为后人树立榜样。

就是这种思想,无形中给他上了一道枷锁,让他非常难受。

这一世,由于宋坤的出现,改变了当前历史。

最显着的进步是,由于韩非子的加入,在他的修正之下,秦朝的律法变得宽容仁义。

普天之下,谁还敢大言不惭,秦朝暴政?

只要有人敢这么提一嘴,必定受人群起而攻之。

我暴你mLGb,就那么喜欢当赵\/韩\/魏\/燕\/楚\/齐狗?有受虐倾向?

中原百姓,历经数百年的战乱纷争,早已疲惫不堪。

如今,大秦如同天神下凡,拨乱反正,统一天下,还黎民一片朗朗乾坤。

律法虽严,但不苛刻;

赋税虽多,但不繁重;

徭役虽重,但不强迫。

你还想要怎样?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把尺子,他们会比较今朝和前朝的优劣。

毫无疑问,如今大秦,东风入律。

六国遗民,已经渐渐地开始融入大秦子民的角色。

......

几天后,嬴政在早朝之上,宣布了一系列的新规。

“始皇手谕,即日起,去旧制,立新规。”

“姓氏合一,不明贵贱。”

哗——

寺人话音刚落,朝堂一片哗然。

什么情况?陛下你在干嘛?你认真的吗?

“陛下,臣斗胆建议,收回成命!”

嬴政淡淡的瞥了眼,居然是蒙武和王翦等人?

他冷笑一声:“何出此言,你倒是说个一二。”

蒙武上前一步,拜道:“陛下,自古以来,妇人称姓,男子称氏,已成传统。”

嬴政挑眉:“传统又如何?朕,就是要革新旧制!”

蒙武再拜道:“古来今往,因生赐姓,胙土命氏,这是永恒不变的法则。”

“又有,姓别婚姻,氏明贵贱。臣以为......”

嬴政打断了蒙武的话:“蒙卿,朕不认可你的说法。姓别婚姻,那天下黎民,有姓者寥寥无几,是不是他们就不需要成家立业了吗?”

“还有,关于姓氏合一,乃宋兄高见。”

蒙武顿时语塞,你早说啊,原来是我那个好妹夫出的馊主意啊?

不对,应该是好主意。

“???”

王翦愣住,你小子怎么回事?不是说好的一起纳谏吗?怎么一提宋坤,你先叛变了?

无可奈何,他只能上前说道。

“陛下,臣建议,还是得考虑一下,天下权贵的心态。”

“古有帝辛不重祭祀,被周邦所灭。”

“望陛下,三思。”

......

首先,要明确历史背景,秦朝代周,那势必会成为周朝的小黑子。

秦人会质疑,武王伐纣的正义性。

虽然周武王给帝辛安了个纣王的恶谥,但是,那几大罪名,过于牵扯。

其中一项,就是指责纣王不重祭祀。

《礼记》有言:“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从现如今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出,殷商记录了大量的卜辞,大到战争灾荒,小到鸡毛蒜皮,无论发生了什么,或者想做什么事,殷人遇事不决,全凭算卦。

卜卦的步骤,不管前后,必须祭祀,向上天请求“神谕”。

而纣王,身为殷商君主,居然不重视祭祀?

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

当然,网传的帝辛废除人祭\/人殉什么的,纯属胡扯,没有事实依据。

不过,帝辛不重视祭祀,倒是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

不管是真是假,这些都不重要。

王翦之所以举出这个例子,是想劝诫秦始皇,不要行离经叛道之事。

因为姓氏,是贵族的象征,也是他们的特权,说的通俗一点,能拿出去装逼。

一旦姓氏合一,那天下贵族会怎么看?

无疑已经触及了他们的核心利益!

凭什么?老子的祖先就是比你们这群贱民牛逼,凭什么老子不能高人一等?

你们现在没有姓氏,完全是因为先祖不够努力,懂?

王翦见嬴政沉默,他心想,看来自己的劝说,应该有效果了。

没想到,下一刻嬴政竟发出朗朗笑声。

“朕,何须顾忌这群权贵?朕要的是,天下万民之心!而非屈指可数的权贵之好。”

“如果说,朕,非要改革呢?”

王翦等人瞬间脸色一变。

这时候,李斯上前一步说道:“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

“不知王将军可知,当今天下,有姓者,几何?”

“未曾达到,这个数。”李斯伸出一根手指,“百中无一。”

“不对,应该是万中无一,万万中,无一。”

“难道,废除旧制,对那些权贵的生活,有影响吗?不过一个代号罢了,何必如此纠结?”

李斯再次指出王翦话里的矛盾:“王将军,此言差矣。帝辛不重祭祀,当为周邦一家之言,无非是让武王伐纣,稍微名正言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