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秦人络绎不绝的报名参军,毕竟抚恤金很丰厚,牺牲有价值。老老实实种田一辈子,也许都赚不到这么多钱。
......
秦国停战了,因为最后的两国是楚齐。
齐国太远,楚国又不好下手,这让嬴政每天都非常苦恼。
也许有人说,直接攻下完事,有必要想那么多吗?
还真的有必要。
如果没有万全之策,强攻楚国,只会引起秦国内政动荡。
华阳夫人的势力不容小觑,先前是她老人家不出手,一出手就立即组建起来楚系官员阵营,与吕不韦分庭抗礼。
而且,宋坤一家人与楚国颇有渊源,这也是嬴政顾忌的一点。
先前他试探过宋坤的口风,对方说无所谓啊,你要打就打。
可是这个回答,让嬴政有些纠结。
没办法,他只能先从楚系官员下手,一点点的削去他们的势力。
一天,嬴政照常的在黄昏之前,来到姒离和扶苏居住的村庄。
扶苏是在公元前245年出生的,现在他已经十岁。
“好像,是时候让扶苏回宫了。”
嬴政在路上一直思索着,该以什么光明正大的形式,能让扶苏接受的呢?
请神容易送神难呀。
他不禁想起当年宋坤劝过自己,说最好不要这么做,否则会造成影响。
不知不觉中,嬴政已经来到村门口,还是一如既往窗户齐开,然后敬礼关窗。
“阿翁,你来了?”
十岁的扶苏见到嬴政后,脸色一喜,跑过来帮他拿货物。
嬴政暂时抛弃想法,笑道:“今日收成不错,贸丝赚得三百钱。”
“哇,这么多呀?”
结果,嬴政掏了掏口袋,不小心掏出一块金锭。
“???”
尴尬了,装穷失败。
“阿翁,你这是?”
嬴政只好找了个借口:“路上捡的。”
“这么幸运呀?”扶苏好像相信了,他没有再问,而是转身跑回去,告诉阿母,阿翁回来了。
姒离捧着一碟菜出来,笑道:“大旺,回来了呀?”
“嗯。”嬴政点点头,“今日,吃什么?”
“扶苏跟大舅上山,捕得一头豭豨,分了点肉。”
嬴政不由得暗暗皱眉,十岁小孩,你让他去打猎?
不过,他转念一想,好像自己九岁,就跟着宋兄上山了,那时候还遇到了大虫。
当时自己坐在竹篓里,紧紧抱着宋兄的脖颈,宋兄不要命的跑呀跑,哈哈,都把自己跑吐了。
“阿翁,你在笑什么?”扶苏疑惑的望着他。
嬴政连忙收起回忆,摇摇头,没有说话。
没有阉割过的野猪,是有很重的骚味,不过先秦时期的人们都习惯了,毕竟有肉吃都不错了,还挑什么?
如果猪肉不骚,他们甚至会怀疑自己吃到了假猪肉。
饭菜全都是姒离一手制作的,她有十几年的厨艺经验。
嬴政都吃不惯宫里御厨做的,反而更喜欢姒离的手艺。
尽管是粗糠,但是他吃得很快。
小时候被饿过,长大后反而吃不惯细糠。
......
夜里,扶苏在挑灯看书,嘴里说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淳于越被宋坤告状后,他被辞退了。
后来,嬴政从蒙府专门请了个蒙武的兄长,蒙文,来当扶苏的夫子。
蒙文,人如其名,打架不行,吵架厉害,什么之乎者也统统甩你脸上。
他是道法儒三修,推崇道家思想“无为而治”,所以性格有些佛系。
不过话说回来,先秦时期的道家和儒家,可谓是水火不容。
老子时常批评孔子的礼法仁义观念,然后,老子又怼了墨子的“兼爱”、“尚贤”等核心价值观。
后来的庄子更是怼天怼地,把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全部批评了一个遍,也是个人才。
先别管人家庄子喷得对不对,起码他是真的懂,确实研究过百家学说。
那么,如此矛盾的道法儒三家,蒙文是怎么三修的呢?
《史记·论六家要旨》中,对道家的点评是“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蒙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只学自己认为三家学说中有用的。
扶苏五岁之后的教育,都是由蒙文教导的,也不知道有没有教坏。
晚餐过后,嬴政和姒离出来散步。
天微微亮,太阳正好在这个时候下山,两人欣赏了一出夕阳红。
“阿离,我在想,该如何表明身份?”
“怎么,政哥儿你想接扶苏回宫了?”
“嗯,之前我说过,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应该要回去了。年纪再大,怕会出问题。”
嬴政叹了口气,聪明如他,一时间没了主意。
姒离稍加思索,眼睛一亮:“政哥儿,不如这样,你让太后演一下,就说你是已故秦王,失散多年的嫡长子?”
“???”嬴政愣住了,好家伙,这还用演?分明是本色出演。
不过,他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点点头,他打算回宫以后,跟阿母商量一下。
自从见证了宋坤那晚的婚礼后,赵姬也不闹了,好像变了个人,安安静静的呆在宫里,也没有找面首。
时不时养养猫狗,喂喂鸡什么的,日子倒也不算无聊。
只是在寂静夜里,会不会想起那个男人?
......
第二天平旦(3点),嬴政准时起床,吻了吻姒离的额头,悄悄地离开村庄。
一辆华贵马车,已经提前守候在村门口。
嬴政在马车上,在侍女的服侍下换好了冕服。
十年了,除了御驾亲征赵国的一年半,他几乎每天都是这样的起居生活。
倒也没有觉得累,反而乐在其中。
在车上,做好洗漱和妆扮,一个时辰后,马车准点驾临咸阳宫门口。
宫门外早已站着诸多大臣,他们见到这座由六匹汗血宝马驾驭的马车后,纷纷跪拜行大礼。
“晨遇秦王,臣幸甚兮。”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这首诗里面的君子,原本指的是周天子,如今用来称呼秦王政。
马车的帘子都没有掀开,径直的往王宫内部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