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清朝,更是达到了巅峰,只有奴才,没有人才,你连当好大儿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做一条忠心的狗。
.......
李斯淡然笑道:“如果,百官受律法管制呢?”
韩非皱眉:“李君,你这个思想很危险,倘若君不视臣,不予臣谏,不采臣意,而君可尽为之——”
他叹了口气:“我无法想象那个可怕场面。”
在他看来,如果君主不受臣约束,那就离灭国不远了。
李斯问道:“那韩君,你觉得应该强国还是弱民呢?”
韩非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沉声说道。
“李君,你知道,我为何没有答应秦王吗?”
“为何?”
“因为,商鞅的驭民五术,让我感觉厌恶。”
韩非落下一子后,接着说道:“法,应惠民、束民、治民,而非弱民。”
“倘若靠严苛的律法治理天下,那终有一天,民不堪重负,天下,便不久矣。”
“人非草木,岂能容忍践踏?”
李斯用黑子,堵上了白子的去路,将被吃掉的五颗白子,拿出来。
韩非默默地看着他的行为,也在等对方的回答。
“那,韩君,如今秦国民富兵强,你能说,商鞅之法错了吗?”
韩非无言反驳,他发现棋盘上,白子身陷囹圄,只能紧急救场。
“现在是大争之世,有健全的律法,可治国,已经要比他国,领先许多。”
李斯眯起双眼:“那,他国没有尝试过变法求强吗?为何,只有秦国成功?这不正是说明了,商鞅之法的可行性吗?”
韩非噎住,他缓了缓,先吃掉对方七枚黑子,方才说道。
“我还是那句话,如今,民为利而争,自然不反,倘若天下一统,弱民之法,不可取。”
李斯随意说了一句:“所以,韩君也认为,秦可统一天下?”
韩非叹了一声:“即便我再不愿意承认,秦,确实有天子之风。”
“所以,韩君也不想看到那一天吧?”
“什么意思?”韩非微微愕住。
“既然韩君心怀天下,以为国强不能弱民,那,何不亲手改变这一切?”
李斯落下最后一颗黑子,笑道:“你我都认为,秦可实现统一大业,结束这五百多载的纷争。”
“无论那一天有多远,我始终相信,你和我在有生之年,都能有幸见证历史。”
“而大一统后,倘若秦国依旧实施旧法治民、弱民、贱民,终有一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到那时候,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和平盛世,再度混乱不堪、兵荒马乱、血流成河,黎民重新回到过去的悲惨生活。”
“我想,韩君你也不想看到这一天吧?”
“既然你有能力,可以改变这一切,给予万民福惠,难道要袖手旁观吗?”
“这天下,不可能是韩国的天下,韩王无能,你我皆知。”
“这天下,也不应该只是秦王的天下。”李斯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对方,“而是,由我们亲笔绘制,共同筑造的国泰民安。”
“岂不美哉?哈哈哈。”
轰——
对方这番话,在韩非的脑子里炸开,他呆若木鸡,张着嘴,大半天说不出话来。
李斯站起身来,他指了指棋盘,微笑挑眉,行了一礼。
“韩君,承让。”
李斯离去后,韩非低头一看,棋盘上,黑子明明只需要一步,就可以彻底断了白子的后路。
仅此一步,全盘皆输。
然而,李斯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将黑子放置在那格的一旁,为白子开辟出一条新的逃生之路。
像极了韩非现在的人生处境。
都说“天无绝人之路”,有很多时候,绝路是人走出来的。
是生是死,全凭一己之愿。
如今摆在韩非面前,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有死无生,另一条,则是康庄大道。
韩非抿抿嘴,他抓起白子,眼神从迷茫,逐渐变成坚定。
“啪”的一声——
他选择,逃出生天!与黑子并肩而行!
......
事成之后,李斯到离宫,向秦王汇报。
“大王,韩非答应了。”
正在批改牒牍的嬴政,缓缓抬起头来,眼神带着惊讶。
“你是如何说服他的?”
李斯微微一笑,将过程全盘托出。
“原来如此,是寡人之前的方向不对。”
嬴政之前一直在为秦国辩解,试图将统一战争合理化,仁义化。
殊不知,人家韩非根本就不在乎。
不用你说,他都猜得出来,秦国最终肯定能在这场逐鹿中原之中,脱颖而出。
韩非真正有意见的是,秦国现在实行的暴法,他非常不认可。
寒窗苦读数十载,谁不想大展才华?
他担心,如果自己加入了秦国,那秦王政会不会采纳自己的意见?
到底自己能不能改变如今糟糕的现状?
然而,秦王政在那里哔哔半天,始终回答不到正确答案。
李斯身为韩非的旧日同窗好友,在稷下学宫的时候,就已经看出来,韩非是个有野心的人物。
他的野心,不是统一天下,而是兼济天下。
利用自己的平生所学,为天下万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从入学的时候,韩非就已经知晓,光凭儒家思想,是很难治国的。
人之初,性本恶,就应该用行之有效的律法,去管理万民。
让恶人得到惩罚,让好人讨回公道。
而在此之前,要用儒家的道德学说,去告诉万民,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果还有人不听话,那就别怪律法无情。
韩非和李牧不同,他其实没有什么必须要效忠韩国的思想。
即便有,从韩王安天下布告,说他通敌叛国,剥离他的韩国国籍之后,就已经荡然无存了。
再说了,韩王安居然能让秦兵驻韩这种荒唐事情都能做得出来。但凡作为一个热血青年,都会义愤填膺吧?
由此可见,韩国已经没救了。
韩非是一个很理智的人,李牧则是有些感性。
因此,他们两人的入秦过程,有着天差地别。
......
嬴政今日很开心,一天之内,收获两名人才。
李牧入秦的消息,他今天才收到。
值得庆贺一番。
不过,在黄昏之前,他还要出宫一趟。
嬴政换上了破破烂烂的,打着补丁的衣服,扛着石锄头,坐上华贵的马车。
出了咸阳城,他仅仅带着两个人,下车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