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 13 章(2 / 2)

被这么一堵,质疑的人顿时缩了肩膀,不敢再出声。

而在人群中心的女帝,已经走到了粮仓大门前。铁皮上的锈迹与门前挂着的两具流民尸体仍旧刺目。

楚映昭勒住缰绳,目光环视全场,注意到每一个人的神情和动作。她没有急于开口,而是稳稳站在一处土坡上,像在观察自己的战场。

片刻后,她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让人无法忽视的力量。

“朕今天,”她开口,语调沉稳:“是为堤坝而来。”

人群缄默不语。

“你们或许不信任朝廷,但你们都种了一辈子地。”楚映昭环视一圈,眼神笃定,“云层浓厚低沉,想必很快会有一场暴雨——一场如今堤坝拦不住的暴雨。这是不是危言耸听,诸位自有决断。”

“如果洪水冲毁这里,村庄、田地、道路,都将无一幸免。那么,你们怎么办?来得及逃吗?要逃多久多远?逃去什么地方?”

她稍稍停顿,声音平静但有力:“现在,你们还有另一个选择:加固堤坝,一齐抗洪。诸位画押记录,每个出力的人都能分到额外的粮食。等此事了结——朕会分给你们耕种生活的土地。”

四周静的出奇,有人眼神惶恐,有人目光中则带上了些许挣扎。

“朕所说的,”她抬起手,直直指向脚下:“就是如今诸位脚下这片。此外,参与修筑堤坝的,前二年不收农税;实在无法参与的,只要你们留在这里,也免一年的税。”

这句话落下,人群中爆发出细碎的交谈声,越来越多的人抬头看向她,眼中闪烁着渴望与焦灼。

“若是此事能成,今年的粮种,朕免息借给你们。”楚映昭的目光如刀般扫过每一个人,语气加重:“朕乃天子,一言九鼎。”

流民们彻底被震住了。

有人低声念叨:“真的会……分地?真的?”

“……皇上开仓放粮了的!”一个中年汉子带着满脸的愤恨,仿佛要把积攒的、对地主和官员的不满,借机一齐发泄出来,“是那些当官的坏了心!皇上只是被蒙蔽……那可是皇上!”

“可、可修堤是要死人的,死了不就什么都没了……万一又是骗去做工,做完只吃一顿打……”

有人反驳,却被旁边的人狠狠瞪了一眼:“胡说八道!皇帝会稀罕骗咱的贱命?”

楚映昭不再多说,只是策马调转方向,缓缓离开粮仓大门。人群渐渐沉默,显得马蹄敲击地面的声音尤为清晰。

她的身影逐渐远去,仿佛晨雾消散在初升的微光里。

没有欢呼,也没有呐喊,流民们低垂着头,神情复杂。

他们的眼神追随着皇帝的背影,却无人敢发出声响。只有空气中若隐若现的轻微呼吸声,仿佛在酝酿着什么,久久凝滞不散。

张延礼站在粮仓前的桌案旁,低头检查着官府早已准备好的文书,笔墨已经摆好,却无人上前。一双双眼睛隐藏在低垂的面容后,像积蓄在枯井深处的暗涌,空洞,却闪着些许微光。

他没有催促,仿佛笃定这场安静的等待总会迎来某种回应。

忽然,一个瘦骨嶙峋的身影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是个上了年纪的妇人。

她的脚步迟缓,双腿颤抖,但最终还是挪到了桌案前,抬起满是泥垢的手,小心翼翼地蘸了点墨,然后颤巍巍地在纸上画了一个极其歪斜的、干枯的指印。

“许八。”她说。

随着张延礼手中毛笔的笔划动作,原本呆滞的人群中,仿佛有了某种隐秘的震动。人们低声交谈,彼此推搡,却又没有声音敢高过耳语。

接着,第二个身影挤到了前头,是个面色灰白的老妇,怀里抱着个瘦得像柴的孩子。她没有说话,只是抬头看了张延礼一眼,那目光里没有请求,也没有信任,只有一种近乎绝望的沉默。

她低头在纸上按下手印,极低极低的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然后转身离去,像风中摇摇欲坠的一片落叶。

渐渐地,人群动了。

仿佛一道看不见的闸门被打开,那些疲惫的身影从四面八方涌向桌案,像河流终于找到了出口,默默地汇集成一股潮。没有欢呼,也没有期待,只有沉默中擦肩的衣角,和无声中的隐忍喘息。

他们的脚步迟缓而沉重,拖着一副无法负荷的身体,却依然竭力向前。

他们只是低着头,一点点挤到到桌前,有人笨拙地握笔,有人用手指沾满墨汁按下模糊的印记。

那些写不全的字,歪歪扭扭地贴满纸页,就像他们的命运——破碎而卑微,却在此刻展现出一种微弱的决绝。

像是一场祭礼。

他们再也给不出什么了。除了这具残破的身体,微薄的劳力,以及几乎干涸的信任。

这是他们所能交出的全部。

张延礼看着那一张张粗糙的手印,在墨香中沉默着,像一尊石雕。

他的眼睛微微泛红,却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桌案前的影子越来越多,纸堆越来越厚,那些印记重叠在一起,像是无数交缠的命运,失去了分明的界限。

他们的眼中仍有警惕,仍有恐惧。那些空洞的眼睛凝视着纸页,却仿佛看到了某种模糊的未来。

……如果,他们真的还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