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一番分析,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说得头头是道,其推论虽不中也不远矣,甚至有六到七分的接近事实真相。赵匡胤听得剑眉一耸,问将道:“你是说荆罕儒此人是故意要跟我作对,所以才布置了这一切?”
赵匡胤言语之间已然有几分不悦之意,赵普摇了摇头,让赵匡胤更是不解。赵普幽幽说道:“只怕荆罕儒也是被二将军逼上了绝路,才不得不破釜沉舟兵行险招。”这让赵匡胤更是疑惑了起来,赵匡胤想不通知道道理,于是问道:“你到底是什么意思?那荆罕儒又意欲为何?难道想学李重进一般?”
“陛下严重了,微臣所说的兵行险着,乃是因为二将军第一次攻打盐城,几乎是一点儿余地都没有给荆罕儒留,尽管荆罕儒勉强将二将军击退,想来损失惨重。虽然不论是晋王殿下和秦欢将军对于二将军第一次攻打盐都是聊聊几句带过,当然这其中也是因为有他二人未亲眼目睹的缘故在里面。
“但陛下千万不要忽略了,晋王殿下曾经说过荆罕儒不避刀剑,不惜数次亲自上阵而且派出了府中的洲侠儿这才将防线稳固了下来;而且秦欢将军也说过,二将军第一次攻打盐城的时候,阵兵列阵,盐城军民皆为之气势所慑,几经交战,盐城险为之所破。由此可见!当时形势的危急。
“荆罕儒也不是傻瓜,他知道凭他手中这点人马能击退二将军一次已属万般侥幸,又岂能再挡住二将军第二次进攻?也许就是在这般情况之下,他荆罕儒不得不兵行招,才想到了用护送晋王殿下的禁军来对付二将军的边关……”
听了这里,赵匡胤忍不住打断道:“听你这么一说,我好想也有那么一点儿清楚了,如果真是这样,也只能怪我安排此事不周。”赵匡胤顿了顿,“其实我早就应该想到,依我二弟的性格,又哪里会懂得收敛?本来此事就应该暗中进行,说来说去还是我安排欠妥。”
赵普安慰道:“我知道陛下挑选二将军来办此事确实是做了最坏的打算,不过有些事情却是过尤不及,其实我觉得如果二将军没有对张琼妻儿下手,张琼绝对是不会说出任何一个字的。”闻过赵普之言,赵匡胤沉默了起来。其实张琼是怎样的人,赵匡胤心中亦有数,这件事的是非曲直,他亦是有着自己的考量。
赵匡胤似乎也觉得有些对不起张琼,又多问了一句赵普道:“他那个还活着的儿子如今怎样了?”
“听说被殿王殿下收养了,他年纪和晋王殿下差不多,收来做个伴读书童,倒也正合适。”赵普如是答道。赵匡胤点了点头,叹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事到如今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晋王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想来他跟着晋王倒也更合适一些。”对于赵匡胤主般感叹,赵普并没有做什么评论。
“其实我觉得不整件事还是怪上二将军太过飞扬跋扈之上,若非二将军想要出尽风头,也不会私自调动边军,后来更不会生出打破盐城城池的疯狂想法。至于晋王殿下和秦欢将军,我倒觉得不是适逢其会罢了。”赵普最为自己的推论做一个总结,他觉得此事并不在存在什么阴谋在里面。
“可是一件件事都赶得太巧了……”赵匡胤似乎还是不能接受。
“自古有‘无巧不成书’一说,不知道陛下相不相信此话?就想当初,如果霸王在鸿门宴上一剑将刘邦杀了,会有后来波澜壮阔的楚汉之争吗?陛下我还是那句老话,如果陛下觉得晋王不可靠,大可将之尽早除去,哪怕是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至于荆罕儒,我倒认为陛下可以先对付此人,不管是出于哪方面考虑,陛下都不可心软。”
赵匡胤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方道:“荆罕儒你自然说得有道理,不能出于哪方面的考虑,都必需将他除去。原来他就世宗皇帝的左膀右臂,我最怕的还是他在‘铁甲军’中的可怕影响力。不过!你说的晋王之事,却是太过武断。
“照秦欢所说,张琼事发之后,晋王不仅没有继续追查下去,反而尽力为寡人遮掩,可见他心已属大宋。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危急关头,他还能挺身而去维护大宋国法,不惜和我三弟抗争,这点儿实在太难得了。”似乎因为先前柴宗训收留张琼儿子之事,已让赵匡胤对之另眼相看。
“陛下!可是晋王殿下到底是坏了二将军之事。”赵普忍不住向赵匡胤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