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弘肇(?-950年),字化元,郑州荥泽人,是五代时期后汉名将.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生平经历
后梁末入禁军,后晋时为小校,归刘知远后,因战功被提拔为武节指挥,领雷州刺史。刘知远称帝后,史弘肇代州平叛一鼓作气拿下代州,被授任忠武军节度使等职.
后汉乾佑元年,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归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高祖临终时,与苏逢吉、杨邠等同为顾命大臣.
隐帝刘承佑嗣位,加封史弘肇检校太师、兼侍中,后拜中书令.
性格及行为特点
治军严厉:史弘肇少言寡语但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手下将士违纪绝不姑息,其军队战斗力强,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为刘知远占领中原立下汗马功劳.
杀戮过滥: 他辅政时手段强硬,处理事情严酷,不问罪之轻重,导致被冤枉者众多,也使得一些下级军官借此敲诈百姓.
鄙视文臣:史弘肇不喜欢与文人来往,与文臣矛盾很深,曾在宴席上因苏逢吉的一句玩笑话而大打出手,将相之间的矛盾激化.
贪污敛财:史弘肇曾遥领睢阳节度使,派亲信杨乙代其管理政务,杨乙仗势欺压当地官吏和百姓,每月给史弘肇的钱高达万缗.
结局
因史弘肇对隐帝及太后族的行为多有裁抑,又与苏逢吉等大臣矛盾尖锐,被隐帝与李业等谋杀于广政殿,并被夷族。后周太祖郭威上位后,追封其为郑王,以礼葬之.
杨邠(?—950年),五代时期后汉宰相,出生于山东省冠县.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人物生平
杨邠少为州掌籍吏,凭借租庸使孔谦的姻亲,历任孟、华、郓三州粮料使 ,后任晋高祖石敬瑭邺都留守的右都押衙.
后汉建立后,出任枢密使,刘知远临终时,被选为顾命大臣.
后汉隐帝即位,授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总领军政大权.
人物特点
精于吏道:杨邠在处理政务方面能力较强,他缮修甲兵,充实府库,使后汉的国力有所增强,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为政俭静:他不收贿赂,不能拒者,收之交给皇帝,任贤荐能,直言敢谏,在当时的朝堂中较为难得.
专恣弄权:杨邠虽有一定才能,但也存在专权的问题,引起了隐帝及外戚等的不满,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主要事件
李太后之弟向他要官,他未同意;隐帝想立爱妃耿夫人为后及以太后礼葬耿夫人,均被他力谏阻止,引发隐帝不满.
乾佑三年十月十三日,杨邠被隐帝与李业等以谋反罪处死,后周太祖即位后,追赠其为太傅、弘农郡王.
杨邠和苏逢吉在政治上的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点:
官员任用问题:苏逢吉等人任宰相时频繁提拔、补充官员,杨邠认为这是白白耗费国家钱财,于是在奏章中多次贬斥这种作法,引发苏逢吉等人不满。杨邠主政后,严格限制官员任用,对苏逢吉原来任命官员过多过滥的做法加以矫正,导致很多士大夫难以升迁。
权力争夺:苏逢吉和杨邠都为后汉重臣,但苏逢吉尤为贪婪奸诈,想获取更多权力与利益。而杨邠也有专权行为,使得二人在朝堂上形成对立,其他大臣也因此分为不同阵营,加剧了朝廷内部矛盾。
对待皇帝态度不同:杨邠性格刚直,在与皇帝交流中常直言不讳,甚至让皇帝有被冒犯之感,如后汉隐帝与杨邠等商量大事,杨邠让皇帝不必多说,引发隐帝恼火。而苏逢吉相对更善于迎合皇帝,这也导致二人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和受宠程度有所不同,进而引发矛盾。
李业
后汉高祖李皇后之弟,后汉建立后任武德使,隐帝即位后,因太后缘故更受重用 。他想任宣徽使,遭杨邠、史弘肇反对,遂助隐帝诛杀杨邠等人,又遣人杀郭威,郭威举兵反,后汉兵败,李业取内库金宝欲奔其兄,被拒后至绛州为人所杀。
五代后汉李业被杀的具体过程如下:
李业因想任宣徽使未被大臣杨邠、史弘肇等人同意,遂与隐帝刘承佑密谋诛杀杨邠等大臣,并尽灭其族,之后又遣人持诏书到魏州杀郭威。
不料,执行命令的人将消息泄露给郭威,郭威得知后起兵反抗,刘承佑和李业惊慌失措,急忙召集亲信和残余军队在洛阳城内布置防御,并派使者劝说郭威投降,但郭威不为所动。
郭威率领军队向洛阳进发,同时联络其他地方的节度使和军队,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刘承佑的军队在北郊战败。
李业见势不妙,便取内库金宝,准备投奔其兄保义军节度使李洪信,但李洪信拒而不纳,李业只好继续逃亡,最终在逃至绛州时,被人所杀。
李洪信(902年-975年),并州晋阳人,后汉昭圣太后之弟.以下是其相关介绍:
早年经历
李洪信少善骑射,后唐时为朱弘实爪牙,后晋初任兴顺左厢都指挥使,后汉时隶高祖麾下,领陈州刺史、左护圣左厢都指挥使.
乾佑年间作为
乾佑中,因群小用事,心怀忧惧,白太后求解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后迁保义军节度 。期间,他趁内乱杀马步军都校聂召等人,并诬奏谋反。
后周时期情况:
后周广顺初,加同平章事。因曾妄杀,周祖革命时内心不安,后周太祖郭威因汉太后之故,将其移镇京兆。后其入朝恳辞藩镇,拜左武卫上将军。世宗即位,迁左骁卫上将军,显德五年改右龙武军统军,从世宗北征,为合流口部署。宋太祖乾德五年,改左骁卫上将军,开宝五年以本官致仕。
与李业之事
后汉李业在郭威举兵反后,欲奔其兄李洪信,但李洪信拒而不纳,导致李业走至绛州为人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