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公元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祖籍博陵郡安平县。他出身唐代门阀士族“博陵崔氏”,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故称崔司勋,是唐代着名诗人。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早年求仕:崔颢年轻时拜谒大名士李邕,因献诗第一句“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被认为内容浮艳,触怒了李邕,吃了闭门羹。后来经源少良荐举,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登第。
游历创作:进士及第后至开元末,崔颢游历江南,登黄鹤楼时所着的《黄鹤楼》广为流传。此外,他还创作了《岐王席观妓》等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至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之间担任许州扶沟县尉。天宝三载(公元744年)编着的《国秀集》选录崔颢诗七首。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崔颢逝世,时任司勋员外郎。
2. 诗歌风格及题材:
风格多样:崔颢的诗作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边塞诗俊爽清刚,风骨遒劲;登临诗高苍浑朴,意象阔远;闺怨诗情柔意隽,深刻婉妙;山水诗清新淡雅,轻快优美。
题材广泛:其诗歌反映的内容相当广泛,有舞台宫庭、塞漠江山、叙事言理、赠答应酬等。他的女性题材诗共15首,多为年少时期作品,描写了贵族妇女精神空虚无聊的情态;边塞诗以北部边塞为背景,抒发将士的情感,表现出将士们的英武豪健,如《雁门胡人歌》《赠王威古》等。
3. 代表诗作及影响:
代表诗作:崔颢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该诗意境深远,被宋代严羽誉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后世更是推为七律压卷之作,还有《行经华阴》《入若耶溪》《题潼关楼》等也是其优秀作品。
影响:崔颢在唐代诗坛中占有重要地位,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齐名。他的作品对盛唐时期乐府诗的创作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其山水诗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李白曾对崔颢的《黄鹤楼》赞叹不已,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说法。
陈子昂(659 年 - 700 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是中国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代表人物。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唐高宗显庆四年(659 年),陈子昂出生在一个庶族地主家庭。他少年时不爱读书,喜欢射猎博戏,行侠仗义,十七八岁时才立志读书,短短几年间博览经史百家。
科举入仕:679 年,二十一岁的陈子昂到京城长安太学游学。682 年,二十四岁的他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之后返乡休息、学习、交游。684 年,陈子昂向武则天进献《谏灵驾入京书》,受到武则天赏识,被提拔为麟台正字。
仕途坎坷:陈子昂曾两次从军卫边。第一次是在 686 年随左补阙乔知之从军北征,但劳而无功。第二次是在 696 年,他被任命为武攸宜幕府参军,再次出塞卫边。期间因多次进言不被理睬反遭贬斥,悲愤之下写下《登幽州台歌》。后来陈子昂曾遭人诬告结缘“逆党”反对武则天称帝,身陷囹圄,虽被特赦,但心灰意冷。圣历元年(698 年),陈子昂辞官归乡。久视元年(700 年),他遭射洪县令段简构陷,最终冤死狱中,时年四十二岁。
2. 文学成就:
诗歌方面:
诗歌主张:陈子昂倡导诗文革新,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他的《修竹篇序》是诗歌革新的重要宣言,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人赞其为“唐之诗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