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说了王通,那他的弟子我想想,算了顺带提一下房谋杜断吧。
房玄龄(579 年 - 648 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唐朝初年名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早年经历:
家庭出身:房玄龄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曾祖、祖父均在北魏、北齐为官,其父房彦谦是一位饱学之士,这使得房玄龄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喜爱读书,擅长写作,同时擅长草书和隶书。
仕途开端:十八岁时,房玄龄中进士,授羽骑校尉,在秘书省担任校对,后补任隰(xi)城县尉。隋文帝仁寿四年,汉王杨谅造反,房玄龄受到牵连,被贬到了上郡。隋大业十一年,房玄龄的父亲病逝,他十分悲伤,一连五天滴水未进。
2. 辅佐李世民:
初投李世民:隋恭帝义宁元年,李世民率军攻取渭北,房玄龄驱马奔赴军营门前,请求面见李世民,经温彦博引荐成为李世民的谋臣,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每当平定叛军,其他人都在争抢珍宝文物,只有房玄龄急着招揽人才,并将他们安排到幕府供职,遇到有才能的文臣武将,他都会私下结交,让他们为唐朝效力。
策划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屡建功勋,引起太子李建成的嫉恨。房玄龄觉察到他们兄弟之间矛盾已深,便私下向长孙无忌建议李世民应效仿周公诛杀兄弟。武德九年六月,房玄龄和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参与了玄武门事变的谋划,帮助李世民成功登上皇位。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后,房玄龄被提拔为太子右庶子。
3. 担任宰相:
贞观初年:李世民即位后,授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元年,论功行赏时,李世民认为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个人功劳最大,晋升房玄龄为邗国公。
主持政务:贞观三年,房玄龄被授予太子少师官衔,后推辞担任代理太子詹事,并兼任礼部尚书。贞观四年,接替长孙无忌任尚书左仆射,改封爵号魏国公,主持编撰本朝历史。房玄龄知人善用,按照才干安排职务,被百姓称为贤相。
多次受赏:贞观九年,因维护高祖的陵墓制度有功,房玄龄被加赐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贞观十一年,房玄龄和司空长孙无忌等十四人一起被封为世袭刺史,他被任命为宋州刺史,改封爵号为梁国公。次年,唐太宗赐给房玄龄佩刀。贞观十三年,房玄龄被加封为太子少师。
4. 晚年及去世:晚年的房玄龄经常疾病缠身,但唐太宗依旧委以重任。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病情发作,唐太宗下诏让他带病统管留守长安的事,随后病情加重,坐着担舆(yu)进入玉华宫。唐太宗派名医救治,负责伙食的官员每天送御膳,但房玄龄最终还是病重去世,享年七十一岁。唐太宗因他的去世悲痛异常,停止臣子朝见以悼念三天时间,并下诏追认房玄龄为太尉、并州都督,谥号文昭,将其安葬在昭陵。
5. 主要作品:
监修史书:房玄龄参与监修了《高祖实录》《今上实录》,这对于记录唐朝初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人研究唐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编撰典籍:他还与褚遂良等共同编撰了《晋书》,这部史书在史学界具有较高的地位。此外,他还参与撰写了《大唐仪礼》《令》《格》《式》《贞观律》《文思博要》等典籍,为唐朝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 人物评价:《新唐书》中对房玄龄评价很高,称他“执掌国政时,夙兴夜寐,恭勤自强,一心为公,尽心竭力,不愿使一物失所。为人无嫉妒之心,熟悉精通吏事,从来不拿自己的长处来要求别人,任用人才时不求全责备,虽卑贱之人也能尽其所能。有时因事受责,一定会叩头请罪,行事颇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