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思虑片刻后,对陈江交待。
“这个线索还是要尽快的查下去,虽然说这个线索调查起来比较繁琐,但是我们也有策略。”
陆川想了想,还是先从案发地附近开始调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犯罪嫌疑人在被害人家属附近居住工作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陈江,所以你这边还是以被害人居住的小区附近为基地来查找一下最近有没有人购买这种黑色,问一下有没有觉得有可以行为的。”
陆川接着又道“尤其是案发后第二天,购买手套的。”
陆川补充了这一句话,陈江一听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这种手套比较便宜,而且售卖的量比较大,犯罪嫌疑人如果在案发当天戴着这手套的话,在处理尸体的过程当中,一定会沾染上血迹。
所以对方应该很大概率是把手套扔在了现场,直接焚烧掉了。
而这种手套价格便宜,如果犯罪嫌疑人戴习惯了的话,那很有可能第2天会重新再买一副。
“好,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这就去办。”
作为中队长,陈江虽然干的时间不是特别长,但是作为刑警他是老手。
这些看似简单的走访调查,其实很有可能为案件侦破带来很大的进展。
一个人在杀完人之后,只要对方的心理素质不是特别厉害的话,那么这个人在短时间内一定会有一些有益于常人的反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都有需要倾诉的需求。
这名犯罪嫌疑人,无论是什么原因,杀了张海斌一家人,从心理角度来讲,无论是大仇得报还是其他什么目的被实现之后,他都有一种倾诉的心理。
但是这种事情又不能说出去听,那怎么办呢,就会反射到一些行为的异常上。
比如一个从来不喝酒的人会喝酒,比如一个寡言少语的人,突然话多了起来。
或者是突然增加了一些消费,或者是突然买了一些以前从来不能买或者是没有买过的东西。
总之这些外在的表现会体现在一些和以往生活细节,或者是习惯不同的一些语言或者是行为上。
为什么相同的一些案件线索有的刑警看了一眼也就过去了,但是有的情景经验丰富,就能从这些微小的变化当中找出规律或者是找出可疑点来。
根本就是这个原因。
与此同时,陈宝国那边的调查情况也有了新的进展。
对于和陈雪之间的关系,陈宝国不再隐瞒,已经交代的很清楚。
两个人之间勾搭到一起,其实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了。
“陈宝国那边交代了一些信息,但是关于杀人他说不是他干的。”
王兆凯喝了一杯水,坐在陆川对面。
“陈宝国和陈雪之间的关系,其他人都不知道,两个人是在一次饭局上认识的。”
王兆凯说的,这边了解到的情况。
根据陈宝国交代,他和陈雪之间是纯洁的爱情。
当时陈宝国还没有提拔,但是已经为张海斌家鞍前马后。
“家里的事儿吃喝拉撒,包括给车加油,全都是陈宝国在干。”
“这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熟悉了,那张海斌应酬也比较多,对家里边关照也不熟,所以陈宝国和陈雪就搞到了一起。”
王兆凯拿出手机,是一张照片。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