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完澡就回床上,如果没到十点就看看书或者做点其他不费脑的事情,到了十点就准时睡觉,结束这充实又舒服的一天。
————
苏暖暖这样的宅家节奏过了挺长一段时间,倒是杨可可很是活跃,中间趁着雪停的时候还真像她之前随口说的那样混进了大队的孩子堆中,学会做陷阱抓麻雀,亲自体会了一把“捕猎”的成就感。
当大队附近的湖面彻底冻住,大队的冬捕也开始了,虽然她还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次的活动的成果,但还是在杨可可的招呼下跑去围观这场热闹。
湖边很热闹,这也是今年队员们最后一次集体进账的机会,接下来基本都是啃老本了,但整个冬季也不是没有赚工分赚钱的机会,挖沟渠、出去做工,但这些都是各家各户的壮劳力自行选择,非集体劳动。
苏暖暖以前在电视上看过黑省的冬捕,对此倒没有太陌生,不过那是后世,哪怕有了各种便利的工具依旧是个辛苦活,不过寒冬腊月的,天还没亮就要在外风吹雪打的干活哪有不辛苦的。
如今没有那些工具,全靠人力,找到下网的鱼点,队员开始沿着线砸、挖冰洞,弄了七八个冰洞后下渔网,静待片刻,被冰层憋了很久的鱼儿们就争先恐后的冒出湖面,掉入渔网,这时所有人一齐用力把满载的渔网拉上来。
而那些被拉上来直接扔在冰面上的鱼也没蹦跶多久就被零下二十几度的寒冷冻住了,完全不存在鱼太活泼逮不进容器的情况。
今年青山大队收获颇丰,苏暖暖自然是不知道他们往年的收获是怎样的,但看那些干活的队员们喜气洋洋的模样想来是不差的。
队员们把网到的鱼抬回大队,把收获称重后又像分猪肉时一样按工分分鱼,苏暖暖本以为自己最多也就分得一条鱼,没想到居然得了两条鱼,一大一小的两条。
大的暂时没想法,但小的那条她马上就想到煎了炖鱼汤,把鱼肉和鱼骨炖烂,过滤后得出一锅奶白奶白的鱼汤,下一把手工面,再烫上两颗小青菜,要是不够再加个煎蛋,一碗鱼汤面搞定。
然而想象很美好,首先杀鱼就把她卡住了,虽然面条她也没有,但她相信明天会有了,可鱼没处理有面条也没用。
她不抱期待的先问了杨可可,结果自然和她想的一样,于是两个不会杀鱼的小白只能带着报酬去求助徐婶了。
这时苏暖暖也对另一条鱼怎么解决有了想法——鱼丸。
她不会吐鱼刺,所以优先想到了炖鱼汤,把骨头和肉全炖了,原食化原汤,然后便是鱼丸了,哪怕最开始没把一些细碎的鱼刺剔掉,可在把鱼肉剁成鱼肉泥时也会跟着被弄得更碎,哪怕还能吃到也不会卡喉咙,完美解决她的困扰。
除了鱼丸还能做成鱼饼、鱼卷还有鱼糕,而且做成这些形态后吃法依旧不少,煲汤、炖煮、火锅、炙烤、油炸、炒制,完全没有因为形态的变化而减少什么。
脑中出现各种各样的菜单,苏暖暖就这样愉快的决定了两条鱼的去向,完全没有像别人一样留一条冻在室外等到春节再吃,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她也不是没留,只是让这条大鱼换了一种形式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