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九真郡(1 / 1)

民政的事情有政事部的人在掌控,景挂在大肆的征兵和收编了交趾的军队之后,开始了继续出征。

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九真郡了。前一次光顾九真郡是从海上登陆,直接进攻的胥浦城。这次是从北到南的扫荡,因为九真郡的东西宽度不超过一百五十里,西侧全是山,东侧就是海。三万多已经训练了一个月的原交趾郡兵被重新整编,补充到各支部队中。原本未满的海军编制,终于实现了超编。当然这只是暂时的,一年后有一大批上了年纪的,或者不合格的士兵会被退役返家,或者进入那个特殊的工兵营。

景挂坐镇交趾郡,麾下两位旅长被派了出去,进攻九真郡和日南郡。由于运输舰都在忙着捕鱼,没空搭理陆战师,两位旅长只好带着麾下新整编的五个加强团共三万多人前往九真郡。带出来的除了军官和骨干是陆战师的老兵外,基本上都是整编过来的交趾郡兵,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对南方战场的适应性问题。

三万多的廌军以连为单位在九真郡狭窄的地域内平铺开来,成三个梯队搜索着前进。遇到有人住的地方,就把九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少年男女带走。由于在交趾郡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使得现在廌军改变了普及识字的策略。

就在交趾郡征召了五万新兵之后,有两个躲过了廌军的围剿,藏在山中的匪徒,突然串出来洗劫了一个村子。村子里全是老弱妇孺,没有能力反抗,财物被洗劫一空,更有一名女子在反抗中被杀。幸好当时有聪明的老妇将家中的柴火点燃,滚滚的浓烟涌上高空,引起了此地驻守廌军的注意。侦察兵骑上分到仅有的两匹战马,飞速前来探查。侦察兵发现只是两个匪徒后,就果断的与其拼斗,并成功的将其砍杀。

这件事情在海军内部引起了一番讨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最后决定将士兵的驻地更加分散,从原来的营级扩大到连级,并加派士兵在每个村庄巡逻,一些散居的百姓也被迁居在了一起或者前往加入开荒的队伍。至于生计问题,政事部给出了不少的工作需求,比如编织草鞋、洗涤或缝补当地驻军士兵的衣物等等,这些都能为她们赚来粮食。

有了这前车之鉴,进攻九真郡的时候,直接放弃了成年男子,只将少年男女强行征召,随军而行。这些少年人直接组成了一支少年军,跟在大部队的后面,一边行军,一边学习和训练。

掌控了你的孩子,还怕掌控不了你吗?这是现代思维,在古代是反过来的,掌控了父母,才能掌控孩子。百善孝为先,即使是在中南半岛的百姓观念中亦是如此,而且很少有父母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廌军这样做并不能稳固不久后的统治,但是少年是在教育下最容易被重新塑造的人群,只要看到了孩子的变化,他们的父母就能体会到廌军的良苦用心,对未来的统治难辨好坏,但对文明的进步肯定是有巨大推力的。廌军之所以这样做,是建立在对自身武力足够自信的基础上,相信这里的百姓翻不了天。

九真郡和日南郡的百姓主体都是在商周、春秋时期从中原南迁而来。因此,这里的家族势力非常的庞大,权力争斗其实就是不同姓氏之间的争权夺利。

但是任你家族人口再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主脉压迫旁支,旁支压迫旁支的旁支,以此类推。廌军要做的就是管你是什么家族,我均一视同仁,只要剥夺他们私设刑堂的权力,人心就会浮动,家族就会散。

九真郡的治所胥浦县已经被廌军劫掠过一次,此事自然也在九真郡境内传开,各县的县令、县尉都知道这件事。当廌军出现在最北面的无功县的时候,他们的县令还以为是要轮到他被劫掠了。因此,他一方面紧闭城门,一方面派出了使者前去谈判。他美滋滋的觉得只要给你喂饱了,你总可以走了吧,反正上次你们劫掠胥浦县的时候就是这样的。要多少财物,要多少美女,你们报个数,我照给,这样我的美娇娘就不会被抢走了。说不定我还能乘着这个过一手的机会,再发现个天姿国色,也再发一笔小财。

使者把县令的意思表达的非常直白,并表示欢迎廌军常来劫掠,这让两位旅长很是错愕。这可真是一个鱼肉乡里的好官啊。

对此,两位旅长没有多加理会,只是告诉使者,要么投降,要么死,九真郡从此以后要属于廌国。

使者灰溜溜的回去了,把廌军的表态一字不漏的转述给了县令。县令勃然大怒,严令全城官兵务必坚守城池,要与廌军不死不休。

夜晚,县令带着自己的家人、两百多名亲信和巨量的财物,在东城门守军的保护下,悄悄的出了城,赶往海边的港口。这里有他名下商队的数艘商船,县令就这么上船走了,没有一点留恋,也没有去日南郡,而是往南面的大海驶去。这个时代的造船业其实非常先进,只要不遇上太大的风浪,就能平安无事。在人性和天气之间,县令果断的选择了相信天气。

廌军进攻县城的时候,城内的守军才知道县令已经跑了,连带着东面城门的守军也跟着一起跑完了。那还打什么呀,早点投降还能捡下一条命来。

廌军没有去管逃走的县令,财物带走就带走了,咱可以再创造。有了在交趾郡的经历,在海军政事部拿出大量的对比数据,为了满足政事部最快速获得民心,最快速稳定局面的强烈要求,廌军采用了伟大的暴君秦始皇曾经用过的策略,将所见的有钱人,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善恶美丑,一律抓起来,押回交趾郡,由交趾驻军进行鉴别后,做相应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