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只能做简约风了,做工装进行简单的线条绘画,比如一个盘子,在边缘画上一圈金色线条,就可以固定盘子和笔,然后旋转,就能画出来一个正圆。
只能是减少人工绘画的程序来解决了,别无他法。
最后的核心关键技术就是温度,这个更没有别的办法,即便是后世20世纪,也大都是凭借经验,观察火焰颜色来判断温度的,没有什么温度计能承受1350的高温。
判断火候,还有个道具叫火照,就是做很多很多带孔的片片,感觉烧差不多了,就勾出来一个观察情况。
这个倒是个辅助神器。
这些没有捷径,只能凭运气,慢慢积累经验,这就是一个成品背后一堆废品的过程。
总之,现在都是小批量验证阶段,也是学习阶段,出些废品就当是交学费了。
兴许是运气好。
最后居然真的让文渊给实验成功了。
当下的餐具一共凑出来几套,什么碗、盘、钵、杯、盏样样都有。
“好透亮啊!”
施红溪和李婉蓉一人拿着个碟子冲着太阳照,那光线透过骨瓷碟子,映射的碟子如玉一般温润。
这瓷器可不是单单靠着手艺,当然了,也离不开手艺,先要做成个大概的差不离的形状。
这只是第一步,等阴干之后,还要上车床,进行削磨,让坯子更薄,更规整。
“是啊!是啊,老爷,都舍不得卖出去了。”
刘婉蓉一手拿着一个酒杯,扣在眼睛上,昂着头冲着太阳看,也不知道在照什么。
文渊看着窑口后面堆积如山的废品,那可都是钱啊!不卖怎么行!
“行吧,行吧,你俩挑出来一套,留着咱们自己用,剩下的都打包装箱,等霍爷来取。”
文渊自然不会驳了二女的面子,笑着应承。
“老赵,老赵,后面那些废瓷片,都收拾了,回头攒一批料烧水泥用。”
赵福安赶紧放下手里的骨瓷盘子走上前来,“好的老爷,我这就安排。”
“对了,老赵,你这些天也辛苦了,这几天你好好休息休息,这一窑成了,不代表下一窑也能成,要多思考,之前碰到的问题要记下来。”文渊交代道。
这几日,文家庄的几个骨干都不轻松,没日没夜的守着窑口,烧废了几个窑,总算是碰到一回运气,成了一窑。
但究竟是怎么成的,他们谁也说不上来个所以然,只能归咎于运气好。
不过,失败的经验倒是很丰富,所以,也算是一只脚已经跨入了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