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捋须沉思片刻,补充道:
\"若能从中培养出一批懂技术的工匠,对于今后推广新式路基,也是大有裨益。\"
然而白起却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陛下考虑周全。只是春耕在即,恐怕百姓们没有余暇来修路。若耽误了农时,反倒得不偿失。\"
\"这个好办。\"秦天胸有成竹,在大殿内踱步道,
\"可以分批轮换。每个村落轮流出一部分壮丁,十日一换。如此既不耽误农时,又能保证工程进度。\"
\"至于报酬,除了日常工钱,还可以给予赋税减免。
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就愿意出力。\"
范雎听到这里,已经开始在竹简上草拟招募章程。
很快,一份详细的用工方案呈现在案前:
其一,凡参与修路者,按日结算工钱,确保劳有所得。
其二,能够掌握技艺者,另有奖励,以资鼓励。
其三,村中出工人数达标者,全村可享受赋税优惠。
其四,工期内如有误工受伤者,由官府供养医治。
秦天看完后很是满意,但仍觉得有所欠缺。
他沉吟片刻,又补充道:\"再加一条——修路所需工具,由官府统一提供。百姓不用自备,这样能保证工具质量,也能统一施工标准。\"
\"陛下考虑周到!\"范雎欣喜道,
\"如此一来,既减轻了百姓负担,又能确保工程质量。\"
就这样,招募工作很快在沿路各村展开。
告示的内容简明扼要,条件也十分诱人。不出三日,就有大批百姓踊跃报名。
秦天亲自来到集中点视察。
只见场地上已经搭起了简易工棚,各类工具整齐码放,技术图样清晰地挂在墙上。
处处显示出一派有条不紊的景象。
\"陛下,\"范雎指着排队报名的百姓欣慰地说,
\"单是咸阳周边,就有四千多人报名。看来百姓们对这件事都很支持。\"
秦天欣慰地点点头。他深知,只有让百姓看到实惠,才能调动起真正的积极性。
\"范雎,\"他吩咐道,
\"既然人手充足,就按计划开始培训吧。要让每个人都明白为什么这么修,怎么修。
这不仅是教他们技术,更是让他们理解其中的道理。\"
\"臣已经安排妥当。\"范雎指向场地另一端,
\"请来的老工匠已经在那边示范。每个工序都要先讲解,后演示,最后让大家实操。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秦天走近观看。
只见一位老工匠正在教授如何选石。
哪些石头适合做基础,哪些该打碎填缝,如何判断石灰和粘土的质地。
每一个细节,他都讲解得清晰明了。
围观的百姓听得十分认真,不时发问。
更让秦天惊喜的是,有人还拿出随身携带的竹片记录要点。
这种求知若渴的态度,正是他最想看到的。
\"好!\"秦天由衷赞叹,\"这些人学得用心,日后必成大用。\"
\"陛下真是高明啊。\"吕不韦感叹道,
\"用这种方式,既解决了用工难题,又为秦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假以时日,必定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