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韩国与东周三国可以联合出击,沿伊川北上,翻越伊阙山,从秦国南部发起进攻。
这一路虽险,却能牵制秦军主力,为函谷关之战创造战机!\"
殿中一时寂静,众人都在思索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楚王眯起眼睛,仔细端详地图,良久才开口:
\"此计可行,但时机至关重要。我军主力从函谷关突破时,南线必须同时发力。否则,一旦时机错失,后果不堪设想。\"
\"正是此理。\"魏王接过话头,他的声音沉稳有力,
\"南线进攻是为了分散秦军注意力,真正的决胜之地仍在函谷关。
我们要做的,是让秦军首尾难顾,在最短时间内突破防线,直取咸阳!\"
就在此时,赵王突然拍案而起,神情凝重:\"说到底,战争不仅是刀光剑影,更要有充足的粮草辎重。\"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六十万大军的粮草补给,半点马虎不得!赵国与燕国将担负着最重要的后勤保障。\"
燕王立即挺身而出:
\"我燕国定当全力以赴,确保粮道畅通。宁可将士饿肚子,也决不能让前线将士挨饿!\"
烛火摇曳的大殿中,空气愈发凝重。
五国的君主和将领们讨论了许久,战略的框架渐渐明确。
楚王再次开口,声音中透着几分严峻:
“此战关乎五国生死存亡,若有一方疏忽,其他国家都将陷入困境。
所有的调动和战线,都必须精准无误,方能破解秦国的铁桶防线。”
赵王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
“没有人能够预测秦国的反应。
我们必须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他们的防线。
否则,秦国的反击将如狂风暴雨,足以将我们的努力一举摧毁。”
\"确实。\"燕王沉声接道,
\"秦国一旦回过神来,必定会倾其所有反扑。
六十万联军看似强大,但若不能速战速决,反而会陷入持久消耗的泥潭。\"
他的目光扫过在座诸位,\"届时,我们的优势反而会成为包袱。\"
魏王猛地拍案而起:\"秦国最擅长的,就是分化瓦解之术!\"
殿中一时寂静,众人都在思索这番话中的深意。
这时,公孙喜缓步上前:\"诸位的担忧不无道理。但这也正是我们的机会。\"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位身经百战的名将身上。
公孙喜指着道:
\"秦国的内政虽然稳固,但这种稳固建立在高压统治之上。一旦我们突破其伊川防线,动摇其根基,秦国朝野必定大乱。\"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锋芒,\"到那时,我们未必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会议的气氛依然紧张,五位君王深知这一战背后承载着五国未来的命运。
与此同时,秦国的皇宫中,秦天和大臣们也正面临着来自五国联军的巨大压力。
大殿内,秦天端坐在龙椅之上。
范雎低声报告:“五国联军的举动愈加频繁。如今,他们已完全联合成阵,目标明确——函谷关!”
秦天转过头来,目光投向坐在一旁的白起:
“白起,你怎么看这场局势?五国联军如此强势,你觉得他们会从哪个方向发起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