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先试用着,觉得哪里不习惯,就让官府的人记下来,我们好改进。\"
就这样,第一批试用开始了。秦天每天都会收到详细的反馈报告。
大部分使用者都对炉具赞不绝口,尤其是妇女们,因为它既能取暖又能做饭,大大减轻了她们的劳动负担。
当然,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有的反映炉门太紧,有的说某些部位容易积灰。
工匠们根据这些反馈,不断改进设计。秦天也经常亲自到试用户家中走访,了解使用情况。
一周后的早朝上,范雎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陛下,根据统计,使用新炉具的家庭,平均能节省三成的柴火。
而且屋内温度明显提高,生病的人也少了。\"
\"节省柴火的事是真的。\"白起插话道,
\"我特意让人去市场上观察,柴火的价格已经开始回落了。\"
秦天点点头,心中却在思索下一步的计划。
光有好的炉具还不够,还需要保证充足的铁料供应,扩大工匠培训的规模,建立更多的作坊......
这时,一个大臣突然问道:\"陛下,您是如何想到这种炉具的设计的?\"
秦天望着殿外飘落的雪花,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有时候,最简单的想法往往能解决最复杂的问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最朴素的方式,让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好。\"
殿内的大臣们听了,都若有所思。
寒冬还在继续,但咸阳城的气氛却明显不同了。
街道上,不时能看见马车载着崭新的铁炉,运往各个坊市。
偶尔还能听见百姓们谈论着这个冬天带来的新变化。
\"听说了吗?东市那边的张老汉家用上新炉子后,晚上再也不挨冻了。\"
\"可不是嘛!我家那口子在新建的铁器作坊干活,说是这炉子还要往外郡推广呢!\"
秦天微服走在街上,听着这些议论,心中倍感欣慰。
自从第一批试用成功后,他立即下令扩大生产规模。
短短一个月内,咸阳城内就建起了五座新的铁器作坊。
\"陛下,北地郡送来的奏报。\"范雎快步走进书房,手持竹简,
\"第一批五千具炉子已经发放到位,百姓们反应极好。\"
秦天放下手中的竹简,笑道:\"可有具体的反馈?\"
\"有!\"范雎展开竹简,
\"据报,使用新炉具的家庭,室内温度普遍提高了不少。
最重要的是,因为炉子可以烧煮粥汤,很多贫苦人家终于能喝上热乎乎的粥了。还有......\"
他翻动竹简,继续道:
\"清水县令特别提到,自从推广新炉具后,当地患病的百姓明显减少。
特别是老人和孩子,不再因受寒而病倒。\"
\"这是好事。\"秦天点点头,
\"其他各郡的推广情况如何?\"
\"回陛下,已经在积极筹备了。\"范雎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份详细的计划书,
\"按照您的指示,我们在各郡都设立了铁器作坊。有经验的工匠带着新招募的学徒,日夜赶工。\"
就在这时,王翦也来到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