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借读生活开始(1 / 2)

第二天,天刚刚亮,张伟父子二人就从张家村出发,张父背着大包,张伟背着小包,用了半个多时辰到了镇上。

张父送张伟到达私塾,留下行李和一点碎银子以及一百个大钱就赶忙回张家村继续做农活了。

张伟则熟练的找到私塾的夫子陈秀才和管事的陈童生办好借读吃饭和住宿的各种手续。

毕竟已经是第三次借读了,各项事务都门清的很。

顺利的交完钱后,陈管事说:“阿伟,你去年借读时住的乙一号正好又空了,你还是住那间吧 。\"

乙一号房对张伟来说的确是老地方,张伟自然同意。

清水私塾由于招生的范围不大,正常的在读生都是走读不住学校的。

私塾在靠后山的地方建了六个简单的小院子,每个院子又隔成四个更小的单间。

专门用来租给张伟这种科举班毕业了,但又考不上秀才的学生来借读。

借读生不用上课,但可以跟着私塾的学生正常作息和吃饭,可以在私塾专门的阅读间读书和借阅书籍。

私塾的夫子陈秀才心情好时也会和借读生交流一下学习方面的事情。

整个私塾的借读其实是给想继续考功名的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和氛围,住宿收费不算高,童生半年六百文,没有童生身份的则是半年八百文。

借读生在私塾吃饭,跟走读生一样,中午提供一顿,有六文八文十二文三种套餐,可以自选。

早\/晚饭要自己解决,张伟是父亲隔一段时间送一次,一般是各种干粮。

张伟买了六文套餐一个月,八文套餐和十二文套餐各半个月。

私熟的六文套餐,一般是两个杂谷馍馍一碗杂粮饭加一个大锅煮的青菜。

八文套餐会多一个辣椒炒鸡蛋或油煎豆腐类似的小荤菜。

十二文套餐则再多一份肉炒家常菜那样的大荤菜。

以张家村到镇上的距离,张父肯定会隔三差五的给张伟送吃的,所以先买一个月的完全够用了。

按陈秀才自己说的,借读生根本不赚钱,只是自己惠及后辈读书人的一个善举。

不过据某位不具名的老童生说,这些借读生住的院子,原来是官府打算在清水镇增加一个驿站点才兴建的,但是后来驿站改址了,这批院就被低价处理给私塾了。

陈秀才和陈童生爷俩把这批原本要废弃的院子租给借读生,变成一个生财的门道,也算是变废为宝了。

张伟好一通折腾才总算在乙一间落下脚来,环顾了一下房间,还是印象中那么简陋。

用后世的算法,这房子不到十平方米,除了一张土床,基本只能放两张小桌椅,茅房和洗漱间都是共用的。

张伟稍躺下休息了一会,把行李放好,就起身去拜访乙间的其他三位同学。

毕竟至少要共处一室半年左右,先了解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张伟先来到乙二,居然还空着。

然后张伟来到乙三号,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正好推门出来,张伟一看这是个老熟人,马上行礼道:“见过李师兄。“

青年是借读班的老人了,姓李名辉,本镇下河村人,家里是下河村两大地主之一。

李辉比张伟还早毕业好几年,科考好几次都过了县试,但一直过不了府试,所以现在连童生资格都没有。

李师兄今年又卡在府试了,听说连李地主家也受不了他一直这样考,但又考不出成绩了,准备让他退学去继承家里的田产或镇上的铺子。

但是现在李辉又来借读了,看样子还是不死心。

李辉见张伟行礼也规矩的回礼道:”张师弟,又见面了。“

两人并无深交,李辉回过礼后就出院办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