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两名身材魁梧、孔武有力的侍卫大步上前,像拎小鸡一样将那人拖了下去。随着距离越来越远,那人凄惨的哭喊声也逐渐变得微弱,最终消失在了朝堂之外。
秦王那冰冷至极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一众官员,冷冷地开口问道:“还有谁对此事有不同的意见吗?”整个朝堂瞬间陷入死一般的沉寂之中,落针可闻。
就在这时,人群中的赢无忧挺身而出,她昂首挺胸,向着秦王拱手行礼后说道:“父王英明,所做决策定然深谋远虑,儿臣等自当全力拥护。”
有了赢无忧这位身份尊贵的公主带头表态,再加上今日上朝的大多都是跟随秦王征战沙场多年的武将们。他们向来对秦王忠心耿耿,此刻见有人率先响应,纷纷齐声高呼:“大王英明!吾等愿誓死追随大王!”一时间,声震屋瓦,气势如虹。
秦王微微点头,表示满意。随后他看向赢无忧,缓声道:“此次科举之事原本应当由丞相负责安排,但如今丞相不在朝中,此事就交由你来操办吧。至于科举举行的具体时间,就定在三月初十好了。”说罢,秦王挥了挥手,示意退朝。
当众人缓缓地离开了章台殿后,每个人的内心都犹如被投入了一颗巨石般难以平静下来。尽管对于他们这些身经百战、浴血沙场的武将而言,科举制度所带来的直接冲击或许相对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完全置身事外。
毕竟,身为武将,其存在的意义便是在那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然而如今,大秦选择了停战,这让那些曾经经历过无数次生死较量、大大小小战役的将领们不禁心生惶恐与不安。因为一旦失去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也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再凭借赫赫战功获得晋升的机会。暂且不提个人仕途的发展受阻,单说长期以来文官与武将之间那种微妙而紧张的关系,就让人倍感忧虑。
一直以来,文官和武将仿佛处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武将们瞧不起文官们说话时的婆婆妈妈、絮絮叨叨以及满口之乎者也的酸腐之气;而文官则看不上武将们粗鲁豪放、不拘小节且缺乏文化素养的做派。这种相互间的轻视与隔阂由来已久,早已根深蒂固。
眼下,大秦不仅停止了战争,还大力推动高度发达的经济区域建设,并同时还要搞科举。如此种种举措,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显然是有意提升文官在国家治理中的权重。对于武将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绝非什么好消息。
可是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们却显得束手无策。毕竟,除了上阵杀敌之外,许多繁杂琐碎的政务工作的确并非他们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官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性必然会日益凸显,而武将们所能发挥的作用恐怕将会受到更多的限制。想到这里,众武将皆是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