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他们遇到过一次业务员变相叫加保。当时业务员说那个年金险有生存金领取,他们可以代办。于是她把银行卡给了业务员。那个业务员之后给了她一份文件,说需要被保人黄忆签名。
等黄忆回家,他看了之后,就知道其实说的升级是个加保的方案,意思是用生存金领取出来加保一份新的年金险,五年交每年元保费,已经扣费了。现在签字只是后补个手续。不过保单还在犹豫期。
黄忆有些生气,认为他们在欺骗老人。他就打了这个国企的保险公司投诉,认为代理人销售误导客户。
当时,那个业务员和她的主管都到家里来,她们做了挽留,和黄忆说了下保单利益,还说这个收益率比银行的定期要高。可是那时候银行的定期存款在5%左右,保险大概4%左右。黄忆认为还是有差距的。那个主管还在说不可能,黄忆说他给她算看看,结果算出来的收益比银行定期存款低一万左右。
这个主管之前说如果低了,她补给他,现在算出来就是低的。没想到这个主管和业务员可能也心虚,担心他继续投诉,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于是她们松口说愿意补偿3000元给他。
事后,他和白珍说起此事,白珍说按照那个产品的佣金,估计她们的佣金税前大概有6000元左右。黄忆说,早知道这样,还不如退了算了。
白珍说,买了就买了。不过她做保险这么多年,婆婆没有在她那里投保过。估计是不想她知道他们的隐私吧。白珍也无所谓,不差一个客户。
她这些年也深切地感受到,要做自己家亲人或者亲戚的单是很难的。他们会觉得你在赚他们的钱。外人做,反而他们不这么觉得。
这么多年,白珍也不主动和他们聊保险,因为他们也不会问她。她就从来不和他们聊保险的话题。
反而能和她成交的都是陌生的客户或者不太熟的客户。可能婆婆他们觉得赚外人的钱就可以吧。
黄忆对于年金险还是认可的 ,之前白珍投保过一份自己公司的财富产品,现金价值比较高,首年就有保费的97%,三年时间现金价值就超过所交保费。他们在买房的时候,从里面通过保单现金价值贷款提前动用了36万,之后当初在第七年退保了,因为家里老人老人生病需要用钱,最后退保出来六万。其实当年总保费是30万。
现在已经没有这么高的现金价值的年金险了。现在的财富类产品现金价值为保费的77%,业务员还是很多人会给自己家里投保这种产品。
客户则在营销推广的作用下更多人会选择终身增额寿险产品,那种前十年账户没有什么钱,一般在第十年后需要用钱才能通过减保领取出来。
白珍对于这种产品持中立态度,不是很反感,也不是很倾向。她一般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选择产品。这种产品的领取未来可能会受到公司保全规则变化而变化。随着客户年龄增加,如果未来保全需要客户在App操作,可能会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