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资质平庸的几个清朝皇帝(2 / 2)

“清朝按照儒家的观点看,还真没有所谓的昏君,更没有出现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的场景。

可是,封建社会已经到了末期。和皇帝努力不努力,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明朝的官僚体系,已经成熟,皇帝上不上朝,对大局已经无关紧要。

如果后面的皇帝和弘历一样有资质,勤政也许是好事。

可是,他们都是平原之辈。就会陷入和崇祯一样的局面,越是努力,朝政就越混乱。

道光想要倡导节约,首辅大臣曹振镛就打着补丁上朝。

道光帝无能,还总觉得自己是一代圣君,还喜欢听奉承话。

首辅大臣曹振镛就顺着她的脾气来,教导徒子徒孙,多磕头少说话。

道光想要让朝臣拼命干活,自己却想着偷懒。

于是就有人建议皇帝,挑出奏章中的错别字,显示自己明察秋毫。”

雍正皇帝,也算是清朝少有的明君了。

一听这话,头皮发麻。

“什么。挑臣子的错别字?他们还有心思用在政务上吗?”

“陛下说的是,群臣却阳奉阴违,在这些无关紧要的虚礼上做文章。

最后谁也无心朝政,朝政是江河日下。”

“这个笨蛋,真是黄鼠狼生孩子,一代不如一代。”

“这也不能全怪道光,其他王朝,到了末期,都是一个样子。可惜道光偏偏遇到了英夷猴子。”

“英夷猴子?”

“就是给陛下画画的那些西洋人。”

直播间里的英国人,都提出了抗议。

【主播,你不是绿色直播间吗,你怎么骂人呢?】

【你们这些野蛮人,有一点礼貌吗?不是猴子吗?】

康雍乾三个皇帝,其实都是知道英夷猴子的。

他们都还让英夷猴子做自己宫廷的老师,或者是画师。

通过这些老师和画师,他们也知道,英夷猴子在文艺复兴后,科技文化日益发展。

可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没有把这些科技向国人推广。

“你是说,他们会危害我大清。”

“华夏大地有一种特产,叫做茶,传入英夷之后,猴子们都喜欢上这种神奇的东西。

英夷猴子就派商队来华夏贩卖茶叶,运到欧洲去卖。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想用羊毛这些丝织物,来和我们换茶叶。

可是我们男耕女织,不买他们的纺织品。而他们离不开茶叶,大量的白银流入大清国。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他们就倒卖一种叫福寿膏的东西。”

“福寿膏?”

“其实就是一种毒品,让人产生依赖性。一旦上瘾,哪怕倾家荡产,卖儿卖女也要抽上几口。通过万恶的毒品,白银终于从大清国流向猴子。”

为了清朝长治久安,雍正皇帝一生都在大清搞钱。

没想到英国佬用这种卑劣的手段,把大清的钱,弄到英夷去。

气的咬牙切齿:“这些可恶的英夷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