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穿越成以下几位皇帝,你要如何力挽狂澜?(1 / 2)

大唐位面。

李世民也是轻叹一声: “这朱由检,虽有治国之心,却因多疑而误事。”

“朕之大唐,广纳贤才,用人唯贤,君臣一心,方能开创盛世。朱由检若能学学朕的用人之道,或许明朝不至于此。”

房玄龄、杜如晦等名臣也都微微点头。

房玄龄道:“陛下,朱由检之多疑,实乃其败亡之因之一。我大唐以开明之治,信任臣子,方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

大宋位面。

赵匡胤看着光幕,若有所思。

“这朱由检,多疑过甚。”赵匡胤说道,“朕虽有防范之心,但也懂得适度。朱由检如此多疑,只会让臣子们心寒,国家难以稳定。”

赵普道:“陛下,朱由检之多疑,与我大宋的治国理念背道而驰。我大宋以文治国,重视臣子,方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赵匡胤点点头,看到王承恩誓死抵抗,赞叹道。

“王承恩虽是个阉人,却是忠义,可感天地。其以少数之人,对抗强敌,此等勇气,当为我大宋子民之榜样。”

看来他要改变对太监的刻板印象了。

.......

大清位面。

康熙皇帝沉默不语,良久才缓缓开口。

“这朱由检,多疑之性,误国误民。”康熙说道,“朕之大清,以仁政治国,信任臣子,方能使国家繁荣富强。朱由检若能明白这一点,或许明朝还有一线生机。”

张廷玉道:“陛下,朱由检之多疑,实乃明朝灭亡之重要原因。我大清当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康熙点点头,要不是这朱由检多疑,大清还没那么容易建立。

这么说来,他还得谢谢这朱由检。

......

光幕继续。

【可惜最终,城墙被攻破,农民军如洪水般涌入京城。崇祯帝认为大势已去,为了避免妻子在战乱中受辱,他让周皇后自尽,再手刃妃子女儿。】

崇祯帝来到女儿长平公主居住的寿宁宫。

当时长平公主还是个十六岁的少女,她拉着父皇的袖子哭泣。

崇祯帝对她说:“孩子,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

话音刚落,他的剑就向长平公主劈面挥去。

之后,崇祯帝又来到三女儿昭仁公主居住的昭仁殿,一剑结束了年仅十岁的昭仁公主的生命。

.........

各位面的古人看到这里,鸦雀无声。

人群中是一阵死一般的寂静。

杀妻女,再自杀。

不敢想象这朱由检是绝望到了什么境地!

“这皇帝也是走投无路了啊,这天下乱成这样,他心里得多苦!”一位老人颤抖着说。

他想起自己在这乱世中艰难求生的日子,对崇祯帝的遭遇多了几分理解和同情。

而一边,较为年轻的男子则是满脸震惊。

“这……这皇帝怎么能下得去手啊?那可是他的妻女啊!”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眼中含泪,紧紧地搂着孩子:“可怜了这一家人,也可怜了我们这些老百姓。这世道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啊?”

不过大部分人群则是面无表情,世道苦,百姓更苦。

饥荒时,易子而食这种事都不少见。

这皇帝的命运与他们这些老百姓又有何干呢?他们只求能有一口饭吃,能活下去就好。

........

【杀死妻女后,三月十九日,崇祯帝在景山歪脖树自缢身亡,年仅 33 岁,身边只有王承恩陪同。】

灰暗的天空下,北京城内一片混乱。喊杀声、哭喊声交织在一起。

崇祯帝朱由检身着破旧的龙袍,形容憔悴,在太监王承恩的陪伴下,缓缓走向景山。

朱由检缓缓地解下自己的腰带,颤抖着将它系在歪脖树的树枝上。

旁边的王承恩泣不成声,跪地哀求道:“陛下,不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朱由检惨然一笑,道:“朕已无力回天,大明亡矣。朕无颜面对祖宗,唯有一死。”

王承恩泪流满面,道:“陛下,老奴愿随陛下而去。”

朱由检微微点头,道:“好,你我君臣一场,黄泉路上也有个伴。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说完,朱由检便将头伸进了腰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