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起来吧,说正事。”(1 / 2)

“始皇帝三十六年冬,辽东遭遇大雪,东胡部落南下侵袭,苏牧所在的劳役营队与萨尔哈部落发生冲突, ** 敌兵三十六人,但苏牧所在营地死伤一百八十七人。”

“始皇帝三十六年冬,苏牧一人失联十多天,随后返回并通报发现萨尔哈部落的营地,当夜组织了一次突袭,成功击杀敌人两千多人,缴获牲畜数千。”

嬴政一边看,一边读出了这些内容。

听到这话,李斯和冯去疾都惊讶不已。

李斯之所以吃惊,是因为苏牧从未主动提及这些事。

大秦崇尚军功,有功必奖,这样的军功已不一般。如果苏牧继续留在军中,说不定早已成为裨将。

但为何苏牧从未提过这些功绩?

为何他没有选择留在军中?

站在一旁的右相冯去疾轻轻抚了抚胡须,点点头。

而嬴政并未停歇。

“始皇帝三十七年,冬二月,萨尔哈部落叛乱,引发东胡大军进攻边境,一万骑兵扰乱边疆。由于苏牧之前的功勋,他被委派带领一营,早早察觉东胡的动静,并提议大军在 **关布阵。”

“将军李信采纳苏牧建议,在 **关设伏,一战歼灭敌军数千,缴获战马千匹!”

“始皇帝三十七年初春四月,李信奉旨开垦荒地,苏牧提出改良农具,使耕地效率大幅提升。”

“始皇帝三十七年五月,东胡再次发兵南下报复前两次失败,多部落联合出动三万兵马。大战将至,苏牧带领先头部队深入草原,趁敌虚弱一举歼灭六个小部落、一个中部落,掠夺大量牛羊。东胡大军受挫撤退,因此对苏牧下达了悬赏必杀令!”

“东胡大首领宣布,谁若能斩杀苏牧,即可获赠万头牛羊及上千人口。”

嘶!

书房内传出了倒吸冷气的声音。

嬴政的眼神愈加明亮。

这一切出乎他的预料。最初,嬴政只是觉得苏牧有非凡的才智,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

但这份履历上的事迹让他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苏牧。

大秦以武为尊,嬴政同样如此。

资料中记录的内容绝不可能是伪造。

这也让嬴政对苏牧有了全新的认识。

“真是不同凡响的人物。辽东环境艰苦,东胡近些年已经超越了匈奴,李信屡次请陛下派兵支援,但南方越族和匈奴的问题都未解决,无法调动主力。没料到这少年居然在这种困境下还能对东胡实施反击!”

“若时光能回溯几十年,这必将是一颗闪耀的将星!”右相冯去疾捋着胡须说道。

李斯眉头紧锁,没有开口。

嬴政微微一笑。

“始皇帝三十七年夏,苏牧献上了制盐法,此法制得的盐不仅去除 ** ,海盐不再有异味,而且产量大大提高!”嬴政眼神一亮。

果不其然!

苏牧没有撒谎,他确实把制盐技术留在了辽东军中。

然而,与此同时,嬴政越发感到困惑。根据这些资料所述,无论哪一条,都足以让苏牧得到奖赏,并且地位不低,但他为何没有留下呢?

还有,身在辽东的李信为何没有提报苏牧的军功?

嬴政注意到竹简下方还有另一段文字。仔细查看后,发现这些字是李信亲自写下的,解释了为何苏牧没有留在军中,以及为何没有上报军功。

原来,苏牧本打算留在军队,但当他的徭役期满时,那位曾在危难时刻救他一命的琅琊郡徭役南夫因病去世。为了照顾南夫年迈的父亲,苏牧选择了离开辽东。

至于为何未将这些军功上报,是因为苏牧要求将这些军功分散给与他同在一个营地并且已惨死的民众。

关于制盐技术的问题,正如那句话所说——凡人无罪,怀璧有罪!

读到此处,嬴政眼中的欣赏之色溢于言表。机敏、聪明、勇敢、果断、重情重义!这些赞美之词用在苏牧身上毫不过分。

“陛下,陛下刚刚提到的制盐之法,能将有毒的盐提纯成无毒的吗?此话当真?”冯去疾急忙问道。

嬴政一边收起竹简,一边点头答道:

“没错,此法朕亲眼见过,且相信李信所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