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公孙渊战败受擒(2 / 2)

三国前传 文岳 3344 字 1个月前

到了魏青龙三年秋季,洛阳华殿被烧了。魏主叡就问太史令高堂隆说:“汉柏梁殿失火,曾经大起宫殿,作为厌胜,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高堂隆说:“这是越巫搞的,不合古训,希望陛下别信那些邪言。”魏主叡不听,就命令博士马钧征发民夫好几万,昼夜督造。这马钧可真是个巧人,造出来的东西那叫一个精致。殿前有九龙环绕,叫九龙殿。又引了谷水,通过殿前,旁边设了玉井绮栏,神龙吐出,蟾蜍合受。马钧还造了个指南车,叫司南车,让魏主可以随意游幸。还在殿北设立了八坊,专门选美貌的妇女住在里面,最上面封贵人,次封夫人,其中有几个识字的,就任命为女尚书,负责出纳章奏。那些歌姬舞妓、采女宫娥,更是数都数不过来。殿外还造了个芳林园,搜罗了各种奇花名卉、珍禽异兽,中间凿了个陂池,编了画舫,每个舫里都住着几个佳丽,教她们划船唱歌,那叫一个灵妙。魏主叡整天就这么游来游去,只要有看中的美人儿,就马上召来侍寝,没有一个晚上闲着。

嘿,您猜怎么着?这魏主虽然折腾了这么久,可一个儿子都没生出来。廷尉高柔就劝他说要省省侍女,养精养神,这样才能“螽斯衍庆”。魏主虽然下诏表示知道了,可还是继续淫乐。后来从宗室里找了两个孩子,一个叫芳,一个叫询,当成自己的儿子,就立芳为齐王,询为秦王。

这皇后毛氏啊,本来性格挺端庄淑德的,跟魏主一直也没什么矛盾。自从郭夫人专宠以后,魏主就把对毛后的感情都转移到郭夫人身上了。后来贵人以下,伺候的人越来越多,毛后就被撇到了中宫,没人管了。有一天,魏主游芳林园,郭夫人他们都跟着去了,毛后没去。郭夫人就问魏主说:“怎么不请皇后一起啊?”嘿,这郭夫人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魏主连连摇头,还叮嘱左右,别通报中宫。到了园里,又是赏花又是喝酒,玩得那叫一个开心,一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宫。毛皇后心里又气又伤心,整天盼着魏主回来,就叫宫娥去打听魏主的行踪。正好有人知道了游园的消息,跑去告诉毛皇后。毛皇后知道了,更觉得心里难受,一晚上都没睡着。第二天早上,她就到西宫外等着,等到太阳都升得老高了,才看见魏主坐着辇出来。毛皇后赶紧迎上去笑着问:“陛下昨天游北园,可开心吗?”话还没说完,就见魏主脸一下子就变了,气得脸都红了,吓得毛皇后赶紧往后退了三步。魏主转身就走了。到了傍晚,就有宫宦送了谕旨来,让毛皇后自尽。可怜毛皇后又悲又愤,又悔又恨,没办法,只好拿过鸩酒,一口喝下去,不一会儿就毒发身亡了。前有甄后,后有毛后,这两人可真是同命啊。魏主还恨左右违旨,不管是不是通报了,就把十多个人都给杀了。不过表面上还是说毛后暴崩,依照礼丧葬,加了个谥号叫悼,把后墓叫愍陵。这一年是魏青龙五年。

嘿,这时候报称黄龙出现,青变成了黄,这就已经预示着死兆了。有司就赶紧拍马屁,说魏得地统,应该改正朔,换服色,让大家耳目一新。魏主就改元景初,建丑为正,服色尚黄,牺牲尚白。又用太史令高堂隆的奏议,在南北郊,营方圜二丘,圜丘祀天,方丘祀地。诏称曹氏系出有虞,应该用虞帝舜配天,皇祖武皇帝配地。这武皇帝就是曹操。后来把长安的钟簴,还有秦始皇铸的铜人,汉武帝造的承露盘,都搬到了洛阳。铜人太重了搬不动,就留在了霸城,承露盘在半路上折断了,声音传了好几十里。魏主就另采了些铜,铸成了两个铜人,叫翁仲,放在司马门外。又铸了铜龙铜凤,放在内殿前,龙高四丈,凤高三丈多。嘿,这有什么用呢?还在芳林园里堆了个土山,限令三天就造好。土役忙不过来,就让公卿群僚都去担土,好容易堆成了个高阜,上面种了松竹杂木,看起来倒也挺美观。司徒掾董寻、太子舍人张茂都上奏谏诤,可都没效果。高堂隆得病快死了,口占了个遗疏,请求魏主不要奢侈,要崇尚节俭,亲近贤能。结果也只是得了个褒赠,带着遗憾就死了。

这大将军司马懿呢,进了太尉,位高责重,可就一声不吭,跟个闷葫芦似的。

这时候,幽州刺史毋丘俭报告说公孙渊僭号燕王,改元绍汉,还设置了官吏,诱胡虏,纠众入寇,骚扰北方。魏主就赶紧召司马懿入朝,跟他商量讨伐公孙渊。这公孙渊是辽东太守公孙度的孙子,他父亲叫公孙康,曾经斩了袁尚、袁熙的首级献给曹操,曹操表封他为广平侯。公孙康死的时候,公孙渊还小,官属就立了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公孙恭没什么本事,等到公孙渊长大,就把公孙恭的位置给夺了,还上表给曹丕,曹丕就把他封为扬烈将军,领辽东太守。没过多久,公孙渊跟魏有了二心,就派使者到吴,愿意做吴的藩属。吴主权就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等带着金宝珍货,航海去授给公孙渊,还封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又怕魏人讨伐,就把吴的货赂都没收了,还把张弥、许晏给杀了,把头送到魏。魏就进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嘿,这公孙渊可真是又狡猾又贪心,他这么折腾,能长久吗?

吴主权听说公孙渊反复无常,就想派兵去讨伐。陆逊、薛综都上奏谏阻,吴主这才停下来。没想到公孙渊又贪心不足,又想背魏,对魏使还常常恶声恶气。幽州刺史毋丘俭奉魏王命,拿着玺书去征公孙渊。

嘿,接着说这公孙渊,他这一系列举动把魏国搅得不得安宁。这边幽州刺史毋丘俭上表请朝廷派兵讨伐公孙渊,魏主曹叡便把司马懿召来商议。曹叡问司马懿有什么计策,司马懿说只要四万兵就足以破贼。曹叡又问他觉得公孙渊会怎么行动,司马懿说:“这公孙渊要是弃城逃跑,那是上策;据守辽东抗拒大军,这是中策;要是坐守襄平,那就是下策,肯定会被我擒住。”曹叡又问公孙渊能行上策吗?司马懿说这公孙渊徒有凶狡之态,不懂用兵谋略,肯定会出下策。曹叡再问大军往返需要多长时间,司马懿说去一百天,攻打一百天,回来一百天,再休息六十天,大概一年就能了事。

公孙渊听说司马懿来讨伐,心里慌得不行,赶紧派人向吴称臣,请求援兵。吴主孙权本来想杀了使者,后来经谋臣羊衟等商议,决定表面上答应救援,实际上想趁机捞一把。于是派兵驻在边境,静观成败。

司马懿带着大军直扑辽东,公孙渊派部将卑衍、杨祚率步骑数万,在辽隧设下二十多里的堑壕,阻挡司马懿的军队。司马懿派胡遵为先锋去挑战,公孙渊让杨衍守寨,自己出来迎战,被胡遵杀退,之后就龟缩在寨里不敢出来了。

司马懿看着敌人不出战,就跟手下将领说:“这贼不跟咱们打,想耗咱们的粮草,等咱们粮尽退兵。哼,我可不会让他们得逞。而且贼兵都在这里,他们老巢肯定空虚,我不如去攻打襄平,一举破贼。”于是他就多设旗帜,假装往南走,卑衍等人果然带着精锐追了过去。司马懿却偷偷渡过济水,往北直逼襄平。等卑衍他们发现了,再转头往回走,结果被司马懿伏兵一阵猛击,打得七零八落,逃到了首山。司马懿追进山里,卑衍战死,杨祚投降。

司马懿接着就包围了襄平。公孙渊出战失利,只能退守危城。这时候正好赶上秋雨连绵,辽水暴涨,运粮船直接到了城下,平地水深三尺。司马懿的兵行走不便,大家都想移营,司马懿却下令谁敢说移营就斩头。都督令史张静进来请求移营,结果被斩首示众,这下大家都不敢动了。城里的人见司马懿营被水困着,就出来打柴放牧。司马懿的司马陈珪建议派兵截击,司马懿却不答应。陈珪就问:“太尉以前攻打上庸,昼夜兼进,所以能迅速拿下坚城,斩了孟达。现在远来却不着急,还让贼去打柴放牧,这是为什么呢?”司马懿笑着说:“孟达兵多粮少,咱们粮多兵少,要是不迅速进攻,出其不意,怎么能取胜呢?现在贼众我寡,贼饥我饱,何必急着进攻?就该让他们内乱,然后再出兵合击,这样就能把他们一网打尽。要是去抢他们的牛马,截他们的柴草,那就是把他们逼走了,反而不好。”陈珪听了,这才心服口服。

过了几天,天晴了,司马懿就派兵四面合围,堆土山,登高俯攻,箭石如雨,守兵死伤无数。城里的粮食也快没了,实在支撑不住,只好派人出来求和。司马懿把使者斩了,送回首级,还檄令公孙渊自己绑了来营。公孙渊没办法,又派亲臣卫演去求降,说愿意送儿子来做人质。司马懿生气地说:“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就战,不能战就守,不能守就走,不能走就降,不能降就死。何必送儿子来做人质,净来啰嗦。”说完就把卫演赶走了。

这公孙渊心里慌得不行,到了晚上,看到流星从首山东北落下,掉在襄平东南,心里更是害怕得不行。又听卫演回来报告说实在没办法了,公孙渊只好带着儿子公孙修等从南门突围。司马懿早料到他会这招,预先派先锋胡遵在梁水等着。公孙渊父子一出来,就被截住,后面又有大军追上来,一下子就把他们父子给擒住了。司马懿进了城,把公孙渊家族以及吏士七千多人都抓了起来。公孙渊父子被押到司马懿面前,司马懿二话不说,下令斩首,还把那些俘虏都杀了,筑成京观。公孙渊的首级被送到洛阳,他叔叔公孙恭被囚禁在一边,算是留了个根。

司马懿把辽东平定后,班师回朝。走到河内的时候,突然来了个宫使辟邪,让司马懿赶紧去洛阳。这可真是:内旨两岐成柄凿,外臣一入据钧衡。

您瞧这司马懿,一路威风凛凛,可这背后又藏着多少心思呢?这司马懿究竟去了洛阳会发生什么事,咱们下回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