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司徒袁安,满心郁闷,最后与世长辞。这一下,整个汉廷就像没了主心骨,那些有识之士个个痛心疾首,可窦氏那帮人呢,却在暗地里偷着乐,心里那叫一个美,感觉少了个碍眼的绊脚石。不过他们也没高兴太久,毕竟坏事干多了,迟早要遭报应。
太常丁鸿,接替袁安当了司徒。这丁鸿在经学方面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平时为人刚正不阿,是和帝特意提拔上来的。和帝这时候已经十四岁了,别看年纪不大,心里跟明镜似的,早就瞧出窦氏一家独大、肆意妄为,知道这迟早会闹出大乱子。所以他选中丁鸿,就盼着他能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给自己撑撑腰。
巧的是,那年夏天赶上日食。丁鸿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赶紧借着这个天灾给和帝上书,言辞恳切地说:“陛下啊,您瞧这太阳,那可是阳刚之精,代表着皇上您,一直稳稳当当、亮亮堂堂的;月亮呢,是阴柔之精,有圆有缺,就像大臣们一样。这日食啊,就意味着有臣子要压过皇上,阴气要盖过阳气;月亮圆了还不缺,那就是下面的人太嚣张了。想当年周朝末年,皇甫那些人在外面专权,党羽众多,把周天子的风头都抢了,结果怎么样?日月都不正常了。《诗经》里也说:‘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春秋》里记载日食三十六次,弑君三十二起,这些灾祸可不是平白无故来的,都是有原因的。权力这东西,可不能随便下放,厉害的武器也不能交给别人。您看看以前的历史,再看看咱们汉朝,那些危险的事儿,哪一件不是因为权力乱了套?就像三桓把鲁国搞得乱七八糟,田氏在齐国专权,六卿把晋国瓜分了,吕氏在汉朝掌权,差点就把刘家的江山给夺走了,到了哀帝、平帝末年,连祖宗的庙都没人祭祀了。所以说,就算是周公那样的亲戚,如果没德行,也不能让他掌权。现在大将军窦宪虽说表面上规规矩矩,不敢乱来,可实际上呢?天下人都怕他怕得要命,那些刺史、二千石的官员,刚被任命的时候,虽然拿着符印和诏书,却不敢马上走马上任,非得在窦宪那儿耗上几十天,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这就是上面的威严没了,下面的权力太大了。人道要是乱了套,老天就会给警告。最近月亮还没到日子就圆了,而且过了该缺的时候还不缺,这就是大臣太骄傲,不把皇上您放在眼里,自己一个人独揽大权。陛下您还没完全明白过来,所以老天又来提醒您了。您可得小心点,赶紧想办法,不然灾祸就来了。《诗经》上说:‘敬天之怒,不敢戏豫。’您要是能好好整顿朝政,自我反省,把那些不好的苗头掐掉,那这些凶兆就会消失,福气就来了。您想想,能把山崖冲垮的大水,一开始也就是涓涓细流;能遮天蔽日的大树,也是从一棵小树苗长起来的。防微杜渐容易,等事情闹大了就难办了。人们往往不把小事放在眼里,结果惹出大麻烦。现在那些攀附窦宪的大臣,整天在他跟前拍马屁、讨好他,我看就应该把这些人都收拾了。前段时间大将军窦宪又出去一趟,威风得不得了,到处搜刮民脂民膏,让下面的人给他送礼。大将军虽然没收,可东西也没还给人家,他手底下那些当官的,更是无法无天,干了坏事也不怕。所以现在国内那些贪心狡猾的人,都争着当坏官,老百姓苦不堪言,怨气冲天。我听说天不能不刚,不刚的话日月星辰都不亮堂;皇上不能不强,不强的话下面的官员就会乱来。现在正好借着这个日食的机会,赶紧把问题改正过来,这也是顺应天意啊!”
这奏章要是让窦太后看到,肯定得气个半死。好在和帝有心眼,早就偷偷嘱咐小黄门,奏章先拿给自己看,看完再给太后。所以丁鸿这封信,就顺顺利利地到了和帝手里。和帝一看,觉得丁鸿说得太对了,马上任命丁鸿兼任卫尉,在南北宫驻扎下来,保卫皇宫安全。
这个时候,邓迭已经被封为穰侯,和窦宪一起在凉州镇守。邓迭的弟弟步兵校尉邓磊,还有他们的母亲元,经常在长乐宫出入,窦太后对他们喜欢得不得了。窦宪的女婿郭举,也深得太后宠爱。这几家人为了争权夺势,明争暗斗,互不相让,眼瞅着就要闹翻天了。和帝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又没办法。他心里明白,朝廷里的大臣大多都是窦氏的眼线,靠不住。想来想去,只有司空任隗和司徒丁鸿还能信得过,这两人没跟着窦氏瞎起哄。可要是把他们叫进宫里商量,万一走漏了风声,那可就糟了。思来想去,和帝想起了钩盾令郑众。这郑众平时鬼精鬼精的,也不跟那些豪门权贵瞎混,而且经常在宫里伺候,不容易引人怀疑。
于是,有一天郑众进宫伺候的时候,和帝瞅准机会,把身边的人都支开,悄悄地跟郑众商量怎么除掉窦氏这个心腹大患。和帝这时候才十四岁,就想着怎么对付那些权臣,也算是聪明过人了。不过他找郑众商量,这宦官可不像那些老臣稳重,后来也惹出了不少麻烦事。郑众眼珠一转,跟和帝说:“陛下,依我看,得先把窦宪叫回来,然后把他们一网打尽,这样才能一劳永逸,没有后患。”这主意听起来不错,可也能看出这宦官的心思够狠的。和帝觉得有道理,就下了一道诏书到凉州,说南北匈奴都已经归顺了,边疆不用那么紧张了,大将军窦宪劳苦功高,应该回京城来辅佐朝政。
和帝这边准备动手,那边窦宪等人还蒙在鼓里。他们接到诏书,还以为是好事,赶紧收拾东西往京城赶。和帝这边也没闲着,他先跑到北宫,借口到白虎观讲经,把清河王庆叫过来,一起商量大事。这庆以前是被废的太子,被窦太后陷害,贬成了王爷,心里对窦氏那是恨得牙痒痒。和帝跟他关系不错,知道他肯定会帮忙。庆也不含糊,马上想出一个办法,说要找前朝的《外戚传》作为证据,这样收拾窦氏的时候,窦太后也没话说。可这《外戚传》不好找,只有千乘王伉那里有副本。庆就赶紧跑去找伉,说要借来看一看,就说是查资料用的。这章帝一共有八个儿子,除了和帝和清河王庆,还有伉、全、寿、开、淑、万岁这六个人。伉年纪最大,是后宫一个不太受宠的姬妾生的,所以连他母亲的名字都没留下来。章帝的时候,伉被封为千乘王。全早就夭折了。寿的母亲是申贵人,开和淑、万岁的母亲是谁,史书上也没写清楚,估计和伉的母亲情况差不多。和帝永元二年,寿被封为济北王,开被封为河间王,万岁当时还小,到永元五年,才封为广宗王,可惜没多久就病死了。这里把章帝的儿子们的情况交代清楚,一点也不马虎。伉因为是哥哥,和帝平时对他挺尊重的。这次伉见庆来借书,也没多问,就把书给了他。庆拿到书,赶紧跑回宫里,晚上偷偷交给和帝。和帝拿着书,仔仔细细地看,里面讲了汉文帝杀薄昭、汉武帝杀窦婴、昭帝杀上官桀、宣帝杀霍禹这些故事,不过都很简略。和帝觉得不够详细,又让庆去告诉郑众,让他把这些事情的详细情况查清楚。
就在和帝他们紧锣密鼓地准备的时候,窦宪、邓迭他们也回到京城了。和帝派大鸿胪拿着符节到郊外去迎接,还犒劳了窦宪手下的将士,有多少人就给多少赏赐,一点也不吝啬。这时候天已经晚了,窦宪他们来不及进宫见皇上,就打算第二天再说。那些文武百官,一个个跟闻到腥味的苍蝇似的,大晚上都跑去巴结窦宪,都想着能在他面前混个脸熟,以后好升官发财。
可谁知道,就在这天晚上,局势突然大变。邓迭兄弟、郭璜父子,一下子都被抓起来关进了监狱,这可真是让人措手不及,就像天上突然打了个响雷似的。原来和帝跟郑众他们商量好,就等着窦宪回来动手。窦宪他们一进城,郑众就赶紧陪着和帝坐着御车,悄悄地跑到北宫,传旨让司徒兼卫尉丁鸿带兵严守皇宫,把城门关得紧紧的,又赶紧调执金吾和五校尉这些人,分头去抓邓迭兄弟和郭璜父子。
邓迭刚回到家,正和弟弟邓磊他们一边卸行李,一边兴高采烈地聊天,回忆在凉州的日子。郭璜父子呢,刚去迎接完窦宪,也回到家准备休息。执金吾他们奉了诏书去抓人,就像老鹰抓小鸡似的,一下子就把他们都抓住了,一个也没跑掉。
窦宪这时候还在家里呼呼大睡呢,对外面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等到天亮了,他起来一看,家门口到处都是拿着武器的士兵,吓得他差点没晕过去。这时候,门吏进来通报,说有使者来了。窦宪出去一看,原来是谒者仆射,拿着诏书宣读,把他的大将军印绶收回去,改封他为冠军侯,让他赶紧回封地去。窦宪没办法,只好把印绶交出来。他心里还惦记着自己的兄弟,赶紧派人去打听消息,这才知道邓迭兄弟、郭璜父子都被抓起来要砍头了,自己的兄弟也都被赶出京城,让他们回封地,而且一刻都不许停留。
窦宪这下可慌了神,他本来还想着去长乐宫求求窦太后,让她帮忙说说话,说不定还能挽回局面。可执金吾根本不给他机会,一个劲地催他赶紧走。窦宪没办法,只好匆匆忙忙地收拾东西,带着老婆孩子离开京城。他的那些豪华的大房子,都被封起来了,那些平时跟着他耀武扬威的奴仆们,也都被遣散了。京城的老百姓听说窦宪倒台了,都高兴得不得了,纷纷拍手称快。这窦家以前那么威风,现在一下子就垮台了,真是应了那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富贵啊,就跟做梦似的,说没就没了。
和帝这边可没闲着,他开始论功行赏,把郑众当成头功,封他为大长秋。这还不算完,和帝又开始追查窦氏的余党,把那些跟窦氏关系密切的人都贬官的贬官,撤职的撤职。就连太尉宋由,也因为跟窦氏有点牵连,被撤职查办。宋由吓得不轻,最后竟然自杀了。太傅邓彪,一看形势不妙,赶紧上书说自己病了,要退休回家。和帝看他年纪大了,也没怎么为难他,就同意他辞职了。司空任隗,这时候也生病去世了。
当时只有大司农尹睦、宗正刘方,以前经常和袁安、任隗一起对抗窦氏。和帝觉得他们可靠,就提拔尹睦为太尉,还让他兼任太傅,刘方当了司空。和帝还特意挑选了一些严厉能干的官员,让他们去盯着窦宪兄弟,逼着他们自杀。
河南尹张酺,是个公正无私的人。以前窦景的家奴打伤了市场上的小商贩,张酺马上派了好多吏役去抓人,一点也不含糊,最后把那个家奴治罪了。窦景不甘心,又派了五百个缇绮侯海等人去打市场的丞官,结果又被张酺抓住了侯海,把他发配到朔方去了。这次窦氏倒台,朝廷的旨意很严厉,可张酺却上书说要对窦氏从宽处理。他在奏章里说:“陛下啊,我这人脑子不太好使,不太懂大道理。不过我觉得窦氏虽然犯了罪,可现在还没公布他们到底犯了什么罪,以后的人只知道他们被惩罚了,不知道为什么,这对国家的法律来说不太好。以前窦氏得势的时候,大家都拍他们马屁,都说窦宪是受了先帝的嘱托,像伊尹、吕尚那样忠心耿耿。现在窦宪他们倒台了,大家又都说他们该死,这也太没原则了。我听说夏阳侯窦瓌,平时还挺老实的,以前跟我聊天的时候,还说要为国家尽忠。他对手下的人也管得挺严的,没犯过什么法。我听说国家对自己的亲人用刑,还有三次宽恕的说法,宁可宽容一点,也别太苛刻了。现在大家都说要给窦瓌选一个严厉的官员去管他,我怕这样会把他逼得太紧,反而不好。我觉得应该对他宽容一点,这样也能显示皇上您的仁德。”
和帝看了张酺的奏章,心里也有点犹豫,就想着是不是可以放窦瓌一马。不过窦宪、窦笃、窦景这三个人,可没这么好的运气,和帝派去的官员紧紧盯着他们,最后这三个人没办法,都自杀了。光禄勋窦固早就死了,没赶上这次的灾祸。安丰侯窦嘉,本来是负责祭祀窦融的,后来当了少府,这次也被免了官,回封地去了。不过他还算幸运,保住了自己的食邑,没把老本都赔光。
中护军班固,以前跟窦氏走得挺近,算是窦氏的党羽。和帝对他还算客气,只是把他的官职撤了。可没想到,洛阳令种竞,以前被班固的家奴喝醉了酒骂过,一直怀恨在心。这次他可逮着机会了,公报私仇,把班固抓进监狱,天天打他、骂他,折磨他。班固这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哪经得起这么折腾?最后实在受不了,竟然在监狱里自杀了。种竞这下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想办法给班固安了一些罪名,上报朝廷。和帝知道后,很生气,把种竞的官撤了,还把监狱里的那些小吏抓起来抵罪。
班固以前是兰台令史,奉皇上的命令写《前汉书》,已经写得差不多了,就是还缺八表和天文志这几部分。别人都写不了,只有他的妹妹班昭,那可是个博学多才的才女。和帝就把班昭召进东观藏书阁,让她接着写。这班昭字惠班,还有个名字叫姬,是扶风人曹寿的老婆。曹寿字世叔,可惜死得早,真是红颜薄命啊。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成就了班昭的名声。班昭自从丈夫死后,一直守节,行为举止都很端庄。这次被召进宫里,她还是那么守本分,后宫的人都很尊敬她,把她当成老师,都叫她“大家”。这“家”字在这里要读成“姑”。
再说说西域那边,西域长史班超,虽然是班固的兄弟,可他一直在外面打仗,跟窦氏没什么来往,所以这次也没受到牵连。而且他在西域立了不少功劳,已经升官当了西域都护。
班超自从攻克莎车后,在西域的名声可大了,那些西域的国家都很怕他。之前月氏国王曾经派兵帮汉朝打败了车师,就想着跟汉朝和亲,还想娶汉朝的公主。班超可不吃这一套,直接把月氏王的信扔回去了。月氏王这下可生气了,在永元二年,派副王谢带了七万人马,来攻打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