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马援平定南蛮(1 / 2)

三国前传 文岳 4004 字 1个月前

话说蜀地被平定后,军队都得胜回朝,那场面可热闹了。凉州牧窦融,麻溜地写了份贺表送上去。光武帝一高兴,就下诏让窦融和五郡太守都到京城来。窦融带着武威太守梁统、张掖太守史苞、酒泉太守辛彤、敦煌太守竺曾、金城太守库钧,屁颠屁颠地就来了。到了京城,赶紧把安丰侯凉州牧的印绶交上去。光武帝笑着把侯印还给他,当天就召见了他们,那赏赐和恩宠,简直就像不要钱似的,给得可大方了。

没多久,光武帝就任命窦融为冀州牧,可窦融这家伙还挺会推辞,说啥也不愿意去。正好大司空李通生病辞职了,扬武将军马成先临时顶一阵子,可他干得不太让人满意。光武帝一琢磨,干脆就让窦融当了大司空,还任命梁统为大中大夫。至于凉冀二州,另外找了人去镇守。

这时候陇蜀都平定了,西北方向也没啥事了,可就是有个叫卢芳的家伙,自称刘文伯,和匈奴、乌桓勾结在一起,时不时地就来骚扰边境,之前也没少给汉朝找麻烦。骠骑大将军杜茂他们,奉了光武帝的命令去讨伐,可打了好久都没平定。卢芳有个部将叫随昱,留守在九原,偷偷地和汉军联系,打算逼着卢芳投降汉朝。卢芳知道后,吓得带着十几个亲信就逃到匈奴去了。随昱一看,马上跑到京城投降,光武帝一高兴,封他做了五原太守,还封了镌胡侯。

后来到了建武十六年,卢芳又跑回高柳,还派使者送来了投降书。光武帝心软,就封他做代王,让他去和匈奴搞好关系。卢芳申请到京城来,光武帝也答应了。可谁知道,卢芳走到昌平的时候,又接到光武帝的使者传来的话,让他回去。卢芳这下心里就犯嘀咕了,害怕光武帝算计他,干脆又背叛汉朝,跑回匈奴去了。没过多久,卢芳就病死了。

这么一来,天下算是彻底太平了,光武帝高兴坏了,就开始给功臣们加官进爵。一下子封了三百六十五个功臣,外戚封侯的也有四十五个。不过宗室诸王就有点倒霉了,因为将军朱佑的一个主意,反而被降封为公侯。比如说赵王良,从广阳徙封过来;齐王章,就是刘演的大儿子;鲁王兴,是刘演的儿子过继给刘仲的,这三个人都被封为公。长沙王兴、真定王德、河间王邵、中山王茂这四个人,都是景帝的后裔,都被封为侯。还封孔子的后裔孔安为宋公,周公的后裔姬常为卫公,其他宗室封侯的,一共有一百三十七人。

光武帝在战场上混了这么久,早就对打仗腻歪了,而且他也知道老百姓都被战争折腾得够呛,就想好好休息一下。自从陇蜀平定以后,只要不是遇到特别紧急的情况,他再也不提打仗的事儿了。

皇太子刘强,这时候已经十多岁了,有时候在光武帝身边伺候。有一次,他好奇地问光武帝打仗的方法,光武帝一听,脸色就变了,严肃地说:“以前卫灵公问孔子关于打仗的事儿,孔子都不回答,你个小孩子问这个干啥,这不是你该操心的事儿!” 其实这也就是光武帝的一句托词,也不是啥真理。

邓禹和贾复这两个人,挺机灵的,他们知道光武帝想偃武修文,不希望功臣们都在京城拥兵自重,于是就放下武器,开始研究学问,讲起儒家的道理来。耿弇他们也很识趣,把大将军的印绶交上去,然后就回家当列侯去了。朱佑曾经推荐贾复,说他稳重,能当宰相,光武帝就当没听见,根本不理他。不过光武帝对邓禹和贾复还是不错的,把邓禹改封为高密侯,让他吃四个县的赋税;封贾复为胶东侯,让他吃六个县的赋税。李通已经是固始侯了,又有功劳,又和皇帝是亲戚,所以能和邓禹、贾复一起商量国家大事,待遇那是相当优厚。其他的几百个功臣,光武帝就给他们发点俸禄,让他们好好过日子,不再重用他们。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保全这些功臣,光武帝这一招,确实挺高明的。

到了朝廷宴会的时候,光武帝就把功臣们都叫过来一起喝酒,大家在朝堂上坐得满满当当的,一个个都规规矩矩的。光武帝在宴会上,挨个问大臣们:“你们要是没遇到我,现在能干啥呢?” 邓禹站起来,谦虚地说:“我以前学过点学问,估计能当个小吏,管管文书啥的。” 光武帝一听,笑着说:“你这也太谦虚了,就凭你这品行,当个功曹没问题。” 问到马武的时候,马武大大咧咧地说:“我就是有点力气,能当个守尉,抓抓小偷啥的。” 光武帝又笑着说:“你呀,能保证自己不偷东西,当个亭长就不错了!” 这马武平时就爱喝点酒,脾气还挺暴躁,经常在皇帝面前欺负其他大臣,所以光武帝就趁机敲打他一下,让他收敛收敛。不过功臣们要是犯了点小错,光武帝也不太计较,挺宽容的。每次有远方进贡来的好吃的,光武帝也都先给列侯们,一点都不小气。所以功臣们都很感激光武帝,既敬畏他,又没什么怨言,这和汉高祖那时候相比,可真是好太多了。光武帝这胸怀和见识,确实不一般,这些做法也都是很明智的,比古人都厉害,真该好好夸夸他。

再说骠骑大将军杜茂,还在北方守着,防备匈奴。光武帝不想再打仗了,就派吴汉他们到北方去,把边境的老百姓都迁到内地来,然后让杜茂好好修城墙,挡住匈奴的进攻。杜茂就让士兵们一边种地,一边修堡垒,一点都不敢马虎。

可谁知道,后来因为军吏冤枉杀了人,杜茂也受到牵连,被免了职,食邑也减少了,从修侯降为参蘧乡侯。光武帝又任命蜀郡太守张堪为骑都尉,让他去接管杜茂的营地。

匈奴听说杜茂走了,觉得有机可乘,马上就派军队进攻,一下子打到了高柳。张堪可不怕他们,带着士兵们迎头痛击,把匈奴兵打得屁滚尿流,然后赶紧写了捷报送回京城。光武帝一看,不错啊,就又让杜茂当了渔阳太守,让他管着军民。

杜茂这人赏罚分明,公正无私,士兵们都愿意为他卖命。匈奴因为在高柳吃了败仗,不甘心,又派了一万骑兵来进攻渔阳。他们刚一进渔阳境内,就被几千个汉军挡住了,这些汉军就像长城一样,坚不可摧。匈奴兵冲了几次,根本就动不了。这时候张堪带着后面的队伍,敲着鼓就冲上来了,那气势,锐不可当。匈奴兵一下子就被冲散了,吓得撒腿就跑。这一仗下来,匈奴兵损失了四五成,从此他们就怕了张堪,再也不敢靠近边境了。

张堪还鼓励老百姓种地,在狐奴那个地方,开垦了八千多顷稻田。没几年,这里就变得富裕起来,桑麻菽麦,长得郁郁葱葱的。老百姓高兴坏了,都编了歌来夸张堪:“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 张堪在渔阳当了八年太守,这里人口越来越多,老百姓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光武帝想把张堪调到京城来当官,可还没等调呢,张堪就病死了。光武帝挺伤心的,下诏书表扬他的政绩,还赏赐了一百匹帛。

这张堪字君游,是南阳郡宛县人,小时候就很有志气,大家都叫他圣童。他到蜀地的时候,一点都不贪心,一辈子都盖着布被子。在中兴的这些好官里面,除了杜诗,就数张堪最有名了。这也是为了表扬好官,让大家都向他们学习。

沛郡太守韩歆,也是个直性子,说话办事都很刚正。建武十三年,大司徒侯霸死了,光武帝就提拔韩歆当了大司徒。韩歆这人有啥说啥,在皇帝面前指天画地的,一点都不隐瞒。光武帝听了有时候就不高兴,可韩歆还是改不了。结果当了两年大司徒,就被光武帝打发回家了。

没过多久,光武帝又下诏书责备他,韩歆这人脾气也倔,一气之下就自杀了,他儿子韩婴也跟着死了。京城的人都觉得韩歆挺冤的,光武帝也听说了,就追赐了一些钱和粮食,还好好地把他安葬了。你说碰上光武帝这么个皇帝,韩歆就因为说话直就惹祸上身了,更别说其他人了。

后来欧阳歙、戴涉相继当了大司徒,都因为犯罪被处死了,光武帝这时候也变得有点严厉了。不过光武帝这辈子干的最让人诟病的事,就是废了皇后,这可真是他的一个大污点。

这事儿发生在建武十七年。光武帝之前立郭氏为皇后,嫡子刘强是皇太子,一家人本来过得好好的,这也过了好几年了。郭皇后又生了四个儿子,分别叫辅、康、延、焉。阴贵人也生了五个儿子,老大叫阳,老二叫苍,老三叫荆,老四叫衡,老五叫京,还有一个儿子叫英,是许美人所生的。这许美人不得宠,和光武帝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所以就生了这么一个儿子。

在这些儿子里面,光武帝最喜欢阴贵人,有时候出去打仗,都带着阴贵人。阴贵人第一次生孩子的时候,是在元氏县,那时候跟着光武帝去打彭宠,正好怀着孕,就在行辕里把孩子生下来了,取名叫阳。这孩子长得虎头虎脑的,十岁的时候就能读懂《春秋》,光武帝觉得这孩子是个神童。其实这时候,就已经有了夺嫡的苗头了。

建武十五年,大司马吴汉他们上书,请求封皇子,上了三次,光武帝才答应。让大司空窦融去宗庙祭告祖先,封皇子辅为右翊公,英为楚公,阳为东海公,康为济南公,苍为东平公,延为淮阳公,荆为山阳公,衡为临淮公,焉为左翊公,京为琅琊公。这是按照年龄大小封的,所以和前面说的顺序不太一样。

皇子们受封才一个多月,光武帝就下诏书,让天下的州郡检查核实开垦的田地和户口。刺史太守们都按照诏书去做,然后一个一个地报告上来。只有陈留的官吏送上来的文件里,夹着一张纸,上面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光武帝看到了,就问这是从哪来的,官吏说在长寿街上捡到的,不小心夹在文件里了。其实这都是因为光武帝喜欢谶语,才惹出这么个事儿来。

光武帝看了这两句话,心里就有点怀疑,一下子就生气了,脸上也不好看了。这时候东海公刘阳,才十二岁,正好在光武帝和皇后身边伺候,他就趁着这个机会说:“河南是京城,肯定有很多皇帝的近臣;南阳是皇帝的家乡,肯定有很多皇帝的亲戚。他们的田宅肯定都超过了规定,所以不方便仔细问,就有了这句话。” 光武帝一听,恍然大悟,马上派虎贲将去追问那个官吏,官吏没办法,就把实情都说了,和东海公说的一样。

光武帝又派谒者到河南南阳去,检查那些当官的,实地考察,免得他们徇私舞弊。不过从这以后,光武帝就更喜欢刘阳了,心里也后悔自己立太子太早了,没让刘阳当太子。这人啊,心里一旦有了想法,就难免会在脸上表现出来。郭皇后也看出来了,心里当然不高兴,所以在光武帝面前,就经常说些风凉话,话里带刺。光武帝听了,越来越受不了,最后夫妻两个就吵起来了,关系也越来越僵。

到了十七年冬天,光武帝突然下了一道诏书,说:“皇后仗着自己的势力,心怀怨恨,多次违抗我的命令,也不能好好照顾其他的孩子,在后宫里就像一只老鹰一样凶狠。她既没有关雎那样的德行,却有吕霍那样的坏风气,怎么能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她,让她来主持祭祀呢?现在我派大司徒戴涉(这时候戴涉还没犯罪)和宗正刘吉,拿着我的符节去告诉她,让她把皇后的玺绶交出来。阴贵人是乡里的好人家出身,虽然出身低微,但是我已经三年没见到她了(这两句是引用《诗经》里的话,表达思念之情)。她应该主持宗庙,成为天下人的母亲。这是一件不寻常的事,也不是国家的福气,所以大家也不用来祝贺,特此下诏书告诉大家。”

诏书一下,大臣们都惊呆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说话。郭皇后没办法,只好把印绶交出来,搬到别的宫殿去住了。那个长得漂亮、又会讨人欢心的阴贵人,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当上了皇后,开始母仪天下了。这事儿啊,其实也挺让人觉得讽刺的。

殿中侍讲郅恽这时候上奏说:“我听说夫妻之间的感情,就算是父子之间也很难说清楚,何况我是个臣子,怎么敢议论呢?不过我还是希望陛下能慎重考虑一下,别让天下人对社稷有什么议论,这样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啊!” 光武帝回答说:“你能体谅我的心思,我也不会做得太过分的!” 所以暂时也没换太子,还把郭皇后的二儿子刘辅封为中山王,封郭皇后为中山太后。其他的皇子,像东海公刘阳以下的,都进封为王。后来还让赵、齐、鲁三国的王爵都恢复了,这些后面再说。

光武帝即位以后,曾经到舂陵去,亲自祭祀祖先的园庙,后来还把舂陵乡改成了章陵县,永远免除那里的徭役,就像汉高祖对待丰沛一样。到了建武十七年冬天,光武帝又到章陵去祭祖,把以前的房子修了修,看看田地和房子,还摆了酒席,和宗室们一起玩乐。不管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能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