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六年,那京兆府的监牢,宛如一座被岁月遗忘的黑暗深渊。青苔如恶魔的爪牙,肆意攀爬在墙壁上,在那昏黄如豆的微弱光线下,显得愈发狰狞阴森。地面湿漉漉的,仿佛是被无数悲伤的泪水浸泡过,散发着一股潮湿腐朽的气息,混合着囚犯们身上酸臭的汗味和陈旧刺鼻的血腥味,恰似一只无形的恶兽,张着血盆大口,让人闻之作呕。牢房的角落里,不时传来老鼠窸窸窣窣的跑动声,那声音如同暗夜中的幽灵低语,为这压抑至极的环境增添了几分惊悚的氛围。
那扇狭小的窗户,是这黑暗世界与外界唯一的联系通道。阳光艰难地透过窗户那窄窄的缝隙,洒下几缕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般的光线,在潮湿的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然而,这些光影在黑暗面前显得如此无力,仿佛只是黑暗暂时的玩物,根本无法驱散这牢房中弥漫的如实质般的黑暗与阴霾。
李逸风与神秘囚犯就在这充满苦难与绝望的环境中,意外地寻找到了一丝独特的希望之光。神秘囚犯的到来,恰似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却浑浊的湖面,在李逸风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从最初对他的同情与好奇,到后来的信任与敬重,李逸风逐渐发现了神秘囚犯身上隐藏着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卓越的智慧。而这一切,都成了他们在这黑暗中默默前行的动力。
一天午后,那吝啬的阳光依旧如往常般,只吝啬地洒在牢房的一角。李逸风像往常一样,坐在神秘囚犯身旁,轻声与他交谈着。无意间,话题转到了战争与策略上,神秘囚犯的眼中瞬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那光芒犹如夜空中划过的流星,短暂却璀璨,那是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知识的炽热情感。李逸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他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如同饥饿的人对美食的渴望一般,渴望深入了解这个神秘的领域。于是,他小心翼翼地问道:“你在军中一定经历了很多吧?能不能给我讲讲那些关于战争的事情呢?”神秘囚犯沉默了片刻,目光在这阴暗的牢房中游离,仿佛在回忆那些遥远而又刻骨铭心的往事,那些往事如同古老的画卷,在他的脑海中缓缓展开。最终,他微微点了点头,决定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这个充满求知欲的年轻人。他的内心其实有些犹豫,一方面担心这些知识会给李逸风带来麻烦,毕竟他们身处狱中,未来就像那被乌云遮蔽的夜空,一片迷茫,不知会面临何种变故;另一方面,他又不忍心埋没自己的所学,看到李逸风那渴望的眼神,他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对知识充满了热忱和追求。在这复杂的心理斗争中,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传授,他希望这些知识能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找到一丝传承的希望,也希望能给李逸风带来一些改变命运的可能,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一盏微弱的灯,虽然光芒微弱,但或许能照亮前行的一小段路。
神秘囚犯轻声说道:“既然你想听,那我便讲讲吧。但你要知道,这些知识在这狱中或许无用,但说不定哪天能派上用场。你可得用心学。”
李逸风连忙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那光芒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充满了希望:“我一定会好好学的!”
从那以后,他们的学习之旅便在极度隐秘的情况下展开。每当夜深人静,其他犯人都陷入沉沉的梦乡,牢房里只剩下均匀的呼吸声和偶尔传来的老鼠跑动声时,那声音仿佛是黑暗中的伴奏曲。李逸风和神秘囚犯便会悄悄地行动起来。他们会选择牢房的一个角落,那里相对安静,且不易被人发现,就像黑暗中的一个小小避风港。神秘囚犯会先警惕地观察四周,如同警惕的猎人在观察周围的动静,确保没有任何异常后,才会开始他们的“课程”。
在兵法的学习上,神秘囚犯犹如一位资深的导师,他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和深刻的理解,将那些古老而又经典的兵书要义娓娓道来。他会用极低的声音,几乎是在李逸风耳边呢喃,讲述着《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也”的深刻含义,解释着如何在战争中运用智谋和策略,以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地上轻轻比划着,仿佛在描绘着战场上的千军万马,那手指就像灵动的画笔,在这黑暗的土地上勾勒出一幅幅战争的画卷。李逸风则全神贯注地倾听着,眼睛紧紧盯着神秘囚犯的嘴唇和手指,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和一个动作。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战争场景,那些场景如同幻灯片一般在他的脑海中闪过,试图将这些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每一次的领悟都让他感到无比兴奋,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颗璀璨的宝石。
此时,牢房里弥漫着一种静谧而又紧张的氛围,仿佛他们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战场,与千军万马对峙,而他们手中的武器,便是这些古老的兵法智慧。神秘囚犯讲解时,偶尔会抬起头,看向李逸风,眼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那欣赏的目光如同温暖的阳光,在这黑暗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珍贵。他发现李逸风不仅听得认真,还能迅速思考并提出一些有见地的问题,这让他对这个年轻人越发刮目相看。他心中暗自想着,或许在这黑暗的牢狱中,自己真的找到了一个可以传承知识的苗子,就像在荒芜的沙漠中发现了一颗嫩绿的新芽。
李逸风忍不住问道:“那在实际作战中,怎样才能准确判断何时该用何种诡道呢?”
神秘囚犯微微皱眉,思考片刻后,他捡起地上的一块小石子,在手中轻轻摆弄着,那石子就像他手中的棋子,他说道:“这需要你对战场形势有敏锐的洞察力,要了解敌人的心理、兵力部署以及地形等诸多因素。比如,若敌人自恃兵力强大而骄傲轻敌,我们便可设下诱敌之计。”说着,他用石子在地上划出一个简单的地形图,“像这样,我们在这里布置少量兵力,佯装溃败,吸引敌人的主力追击。”然后,他又在另一个地方点了点,“而我们的主力则埋伏在这里,等敌人上钩,便可一举出击。”
李逸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原来如此,真是博大精深啊。”他看着神秘囚犯,眼神中充满了崇拜之情,那崇拜的眼神就像信徒看着心中的神明。在他心中,神秘囚犯仿佛是一位从古代战场走来的英雄,他所讲述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策略都充满了传奇色彩。李逸风渴望自己能像他一样,拥有如此渊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智慧,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迷失的船只渴望看到灯塔的光芒。
谋略的传授更是充满了神秘和刺激。神秘囚犯会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战役,详细地讲述每一个谋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他讲述着如何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通过巧妙的计谋诱使敌人犯错,从而实现逆转战局。他会用手指在地上轻轻划出简单的示意图,示意李逸风军队的行动路线和布局,同时详细解释每一个步骤的目的和预期效果。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往昔战斗的回忆和对谋略的深刻理解,手势坚定而有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战场,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李逸风则会不时地提出问题,比如“如果敌人没有按照我们预期的那样行动,该怎么办呢?”
神秘囚犯会耐心地回答,他会再次拿起石子,在地上重新调整布局,说:“如果敌人没有上钩,我们就要迅速调整策略。比如,我们可以在这里派出一支奇兵,袭击敌人的后方,打乱他们的阵脚。”他的手指在地上快速移动,画出新的路线,“同时,我们的主力要趁机向前推进,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有时,他们会就一个谋略展开激烈的讨论,各自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假设,仿佛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推演。神秘囚犯会故意提出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策略,考验李逸风的分析能力,而李逸风则会认真思考,找出其中的破绽和改进的方法,这种互动让他们的学习更加深入和有趣。
在这昏暗的灯光下,他们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投射在斑驳的墙壁上,宛如两个古代的谋士在谋划着一场惊天动地的战役。那墙壁上的影子,随着他们的动作而摇曳,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记录着这一场特殊的“战争”。
李逸风说:“你说的这个谋略确实巧妙,但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在这个环节再做一些调整,或许效果会更好。比如,我们可以先派出一小股部队佯装溃败,吸引敌人的主力追击,然后我们在途中设下埋伏,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打击敌人。”他一边说着,一边用自己的手指在地上沿着神秘囚犯画的图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