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大考验将要来(1 / 2)

长生不老,乃是历代许多帝王、权贵们梦寐以求的事,但有诗所说:“又无大药驻朱颜”。因此,前来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和“法术”的人,日益增多,搅得董奉终日不能安宁,于是,他便离开家乡,周游天下,以医术济世救人。

他经过交州,刺史士燮罹中毒性休克,厥亡三日,经董奉救治,死而复生,这一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江南。士燮全家万分感激,特地在府邸的旁边建造了一座高楼,供董奉居住,一日三餐均亲自侍奉。一年后,董奉谢绝了士燮的盛情挽留,离开交州北上。

途经钟离时,他看到当地人民由于争战而贫病交加,十分同情,便在凤凰山之南六十里的一个贫困的小山坡上居住下来。

他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把江南种植果木的农业技术知识传播给钟离农民,鼓励人们在荒山坡上种植杏树以救荒致富,可惜很多人对这位悬壶治病的“游医郎中”,提倡的种杏致富的意义持怀疑态度,并不实行。

于是,董奉定下了一奇特的规章:看病不收费用,但重病者病痊愈后,要在他居住的山坡上种植杏树五株;病轻者,种一株。由于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远近患者纷纷前来求治,数年之间就种植了万余株杏树,成为一遍杏林。杏子成熟时,董奉写了一张告示,规定:来买杏的人,不必通报,只要留下一斗谷子,就自行摘一斗杏去。他把杏子交换来的谷,用以救济贫民。据说,每年有二、三万贫病交加的人,受到董奉的救济。

“我与家师云游杏林,见有一碑刻云:钟离县杏山,吴时董奉居于此,为人治病,惟令种杏五株,数年,杏至万株。”

“询问当地长官,当地县志也载有,杏山在府治南六十里,吴时董奉种杏于居,不数年,在他的住处又种植了十多万株杏树,至今在杏山还留有杏林遗迹。”

当地人,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

众人听闻无不赞许。

“好一段杏林佳话!”

“杏林世家,真是医者仁心的好诠释!”

“倪将军真是见多识广啊。”

倪土面对这些夸赞只是微微一笑,并无过多言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倪土又给孙思邈和雷鸣准备了房间。

在温暖中熟睡一夜,并无过多异样。

第二日凌晨,孙思邈带着众人在杨疾医的引领下挨家挨户给每位村民诊治。

村民们惊呼这一辈子竟然能见识到神医面容,真是幸运之至。

孙思邈也是十分高兴。

因为这些村民经过倪土这段时间的隔离和配药,以及石灰的熏蒸,症状已经明显减轻。

倪土心想:“若是用火药制作出鞭炮来,燃放上几天,用硫磺充分杀杀菌,效果会更好。”

但火药的出现太过鲁莽,只是限于战争时使用,还不能够和盘托出,也就有了用白石灰来替代。

没想到白石灰的熏蒸确实对空气中的病毒有着消杀功效。

但倪土又怀疑酒精和中草药的配合也是恰当了。

至于结果,倪土正好借助孙思邈对其他地方进行诊治,以便检查药效。

一天的检查结果,令孙思邈十分满意。

整个村子三四百口人,除了一位年过古稀的老者病情垂危外,其余的人虽然有病灶,但病情已经趋于稳定。

傍晚时分,倪土已经让人装满了十辆牛车,一辆车满载中草药,一辆车满载几十瓮的浓酒,三辆车为粮食和厚衣服补给,其余的皆为白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