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书记既然亲自给他打电话了,想来已经是板上钉钉,八九不离十了,接下来就是程序问题而已。
下班前,谢凌风收到一封来自京城的信,还是党政办新任副主任石呈祥亲自拿过来的。
看了看信封,竟然是“京城大学”,谢凌风摇了摇头,难怪刚刚石呈祥将信封呈给他时脸色怪怪的。
谢书记的女朋友是京华时报的记者,这个在武义镇政府大院里不少人均已经听说了,但这个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收到的京城大学的来信,就让人浮想联翩了。
但作为下属,党政办的同志即使看到了,也不会乱说。
撕开信封,熟悉的笔迹映入眼帘:
“老师,见信如唔。我在京城大学已经大半年了,一切安好,勿念。这大半年来,我学到了很多,感悟也很多,但我的困惑也越多,无可奈何,我只能向老师您求教解惑......”
这封信正是曾经的学生林琳寄来的。
自从去年八月底入学京城大学之后,从九月底开始,林琳就会给谢凌风这位曾经的老师来信,时间并不固定,往往一两个月就会来一封,内容基本上是讲述学校的所见所闻。
按照林琳第一封信中所说,“谢老师,您是我一辈子的人生导师!”
今天这封信倒是第一次看到她讲述自己的困惑。
自从那次毕业典礼之后,林琳并没有与谢凌风再提及什么“感情”的事情,似乎当初的情窦初开只是一时的冲动,早已忘却,在之后的来信之中,更是丝毫没有涉及。
谢凌风并不会每封信都回,往往会隔一封回一次,但内容并不会太多,只是简单讲述下自己的境况。
而在自己与陈时雨的关系确定之后,谢凌风也将这个讯息告知了林琳,只是之后直到春节开学之后又才收到了新的来信,但其在信中并没有提及一丁点这件事,似乎她并没有看到一般。
或者是视而不见?
如此当然最好。
谢凌风之前所读的只是云州师范大学,与京城大学这种高等学府的差距不止一星半点,对于后者学校的一些传说、传统也耳闻过一些。
对于林琳的困惑,谢凌风也只能从自己比对方多几年的人生阅历来分析、开解,继续做到一个“人师”的本分。
写完回信,已经是晚上九点过了。
随后又注意到未婚妻闪烁的头像,还有发来的“怒火”表情,似乎对自己长时间没有回复火冒三丈。
谢凌风连忙灭火,说是自己正在构思一份文章,没有注意云云,这才平息了对方的怒火。
洗漱前,谢凌风把两封信函揣到自己的文件袋里,免得第二天早上遗忘,一封要寄出去,一封要放在办公室的抽屉保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