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政研室调研(2 / 2)

公事是公事,私谊归私谊,即使是亲兄弟、父子关系,到了正式场合也要按规矩来。

此次跟随王主任一起下来的政研室干部还有安晓慧和刘晋两位科员,均与谢凌风是旧识。

“王主任可是我迈入体制内的贵人,最初我就是在王主任手下干了一段时间,被王主任慧眼识英才,将我的一篇文章呈给陈书记,可以说,王主任是我踏入体制内的‘伯乐’。”

谢凌风微笑着叙了一番旧,安晓慧两人当然知道这些细节,但在座的武义镇领导干部却只是听说过只言半语的传闻,此时均津津有味的听着领导的旧闻。

“谢镇长太客气了。‘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没有我的推荐,谢镇长也迟早会被陈书记看重,你到政研室来,本来就是陈书记相中了你嘛。”

王主任可不敢居功,当时他确实只是顺手为之,并没有刻意推荐。

一番客套之后,大家这才直奔主题。

谢凌风介绍了自己萌发对那些在工地干活群众进行培训念头的初衷。他说,当他调研武义镇完全小学时,看到了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心里很不好受,加上之前多次到村里调研,也与很多老人有过交流,感触颇深。

春节前后,不少在外地务工的村民却选择了留下来,在镇上的几个工地干活,他就在想,这几个工地的施工很快就会完工,那这些人怎么办呢?是让他们继续外出务工,想方设法在本地就业,让他们既能挣到钱,又可以照顾到老人孩子、家庭。

作为一级党委政府,在这件事责无旁贷,于是就萌生了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就业能力的想法,并与王书记和胡小薇委员商议,得到了他们的支持,随即就让他们两位负责这项事务。

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一遍,是为了让政研室对整条线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他们在随后的调研和研究时,才能有个充分的认识。

随后负责此事的副书记王勇和宣传统战委员胡小薇,也对他们在施工现场了解到的情况,包括两家投资企业的意愿和支持态度、施工民工的想法,一一向大家做了通报。

轮到王主任发言时,他说道:“当县委欧书获知了这件事时,立即找我进行了了解。欧书记说,武义镇的这种做法很具有示范性,完全可以进行系统研究,再向全县各乡镇进行推广嘛。

刚刚听了各位的讲述之后,我也初步认可你们的这种做法。会后,我们将到几个施工工地,对企业和民工进行深入调研。

王书记、胡委员,今天还需要你们两位陪同我们一下。”

对此,王书记和胡小薇当然慨然允诺。

当天,王主任三人就在码头、小平山和物流中心的三个施工工地进行调研,主要是深入了解这些留下来的民工们的真实想法,对技能培训的接受度,以及作为企业方的支持度。

按照武义镇政府的意思,这些培训对民工们完全是免费的,至于教材和师资方面,由政府与企业双方共同承担,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毕竟,培训之后,这些合格的人员将继续为企业服务,多赢的结果,他们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