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014(1 / 2)

三月的汴京城里又发生了几件大事。

其中的两件还都和六扇门有关。

一件是,四大名捕之中的其中一个位置换了人。

去岁连云寨被冤枉为贼寇,由朝廷出兵剿匪,但最终被证明了无辜,也得到了招安正名,看似已经万事落定。

可自打此事后,四大名捕之中的铁手铁游夏就对于捕头与匪寇之间的关系很觉迷茫,趁着连云寨正要重建,干脆向诸葛神侯请了辞。

按照京城里茶竂酒馆中的说法,就是一个本有大好前途的捕头去做了贼首。

若非招安之后连云寨算是有了出身,不能将其单纯定义为匪寇,在京中闹出的风浪还要更大一些。

但更为稀奇的,是曾经身为连云寨寨主的戚少商,进了六扇门办事,与铁手的位置做了个互换。

而他上任之后督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无情总捕一起,登了傅宗书傅相爷的大门。

也就是第二件事。

连云寨血案中,众多寨主身亡,戚少商自己也断了一条臂膀,多是因傅宗书下令所致。

偏偏这位傅相向来懂得取舍,还没等事情惹火烧身到他这头,就已“大义灭亲”,将进攻连云寨的一干“罪魁祸首”,全给送交法办,就连他的义子顾惜朝也不例外。

如此算来,他已是成功从此事中脱身。

以至于无情会同戚少商找上门去的时候,傅相还不忘嘲讽了一阵,戚少商这是穿上了新衣也不像个捕快。

哪知道,对方根本不是来跟他算那笔旧账的,而是来找他要人的。

还是两个在汴京城里摆比武招亲摊子的人。

傅宗书彼时如鲠在喉的神情,简直像是因为在众目睽睽之下比斗,却上来劈空了一刀。

但更让他没想到的事情还在后头。

穆家父女刚要被送出府的时候,正遇上了他的夫人。

两方打个照面之际,那位自称名叫穆易的江湖侠客竟忽然变了脸色,声称相府夫人是他曾经的妻子,因当年兵乱才导致了两人分开。

若是只有他一头热也便罢了。

那位多年间养尊处优的包夫人也立刻认出,那确实是她当年以为已经亡故的丈夫杨铁心。

她没有忘记自己当年和丈夫是如何伉俪情深,一见亡夫归来,包夫人不愿再做这个宰相夫人,一心只想带着自己的儿子傅康,或者该当称为杨康,随同丈夫杨铁心一起离开。

若是这出认亲的戏码只发生在相府之内,无论是以傅宗书的权势地位,还是凭借他自己就不俗的武功造诣,都足以将人拦下。

奈何今日登门前来要人的,还有向来办事公道的无情总捕。

这桩认亲,便以公案的形式落在了六扇门这头。

无论是本应作为相府家眷的包惜弱包夫人,还是忽然遭逢身份巨变的杨康,连带着杨铁心和穆念慈父女,都被无情一并接走了。

按照六扇门那边放出来的说法,等到将当年杨铁心和包惜弱夫妻分离的那桩旧案查探清楚,两方也从这出骤然重逢的变故中冷静下来,再来重新评判个中归属。

当然,在此之前,杨康掳劫杨铁心和穆念慈入府,按照汴京的律法乃是有过在先,得先接受法办才行。

其中的详情倒是没有全部披露在汴京百姓的口耳相传之间,但光是【无情总捕登门,傅相痛失爱妻爱子】,就已足够让人看个热闹了。

若是傅宗书最后不仅不能认回妻子,还不能认回儿子,那可就是接连因为无情的缘故,失去两个儿子了。

听闻他早年间没当上丞相的时候为了营造洁身自好的假象,府中根本没有几个姬妾,只留下了两个孩子,还都没活到成年。

傅康虽然不是他亲生,可打从出生就养在他膝下,于他来说与亲生儿子也没有区别,甚至一直是以等同于亲子的待遇在外走动,远比那义子顾惜朝对他来说重要得多。

更别说——

他已贵为宰相,凭什么让他将妻儿都送还给一个无权无势的江湖浪人!

……

“师夫人是怎么看这些热闹的?”

师青若刚收回往三合楼外看去的视线,就听到了苏梦枕的这句发问。

迷天盟和金风细雨楼起码在外界看来,就算称不上敌对,也只能算是井水不犯河水,故而这出再度邀约会面,自然不能放在天泉山上的金风细雨楼中,或者是迷天盟那个被重新启用的驻地当中。

最后被选定的会客地,是在先前婚礼沿途遇到过贼人袭击的三合楼。

经过简单的修缮,这里已看不太出先前被破坏的位置。

而选择此地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怎么说也是迷天盟的地盘。

按照师青若的意思,她一个不会武功的弱女子都敢突然发起这场邀约,苏楼主以红袖刀名闻天下,总不会还怕她做什么手脚。

“怎么看……”师青若眸光中有一瞬的恍惚,接道,“有道德的人总是会让自己更痛苦吧。”

苏梦枕问:“你说的是铁手的事情?”

“既是,也不是。”师青若嗤笑了一声,“这汴京城中,甚至是天下武林不都是如此吗?有操守的人为世道崩坏而痛苦,甚至觉得自己没尽到做人做侠士的义务,想要寻求一条出路却觉四面无光,可无德的人却照旧放浪形骸,只需要丢掉几个弃子,便能安享荣华。苏楼主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苏梦枕没有立时回答。

师青若的这番里说的确实不仅是铁手。

若是算上朱小腰告知于他的消息,应当还有方应看和……和他金风细雨楼的薛西神。

苏梦枕肃容叹道:“待汴京事了,我会给湖北一个交代。”

师青若不置可否,只神色淡淡:“苏楼主说的是给湖北一个交代,而不是给我一个交代,这一点很好。”

至于为何是汴京事了,而非此时,也无需多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