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再守住其他地方又有何意义?(2 / 2)

依据历史上的记述,在历史上,齐王建本来能力就极其平常。结果,听任了奸臣后的胜利论点后最终向秦国举手投降,而自己的结局则是死于饥饿之苦。

因此,当他母亲过世的时候,齐王建同样找不到方向感;在毫无对策的情况下,只有被动等待命运来临。而另一面,在燕国内部也在紧急召开会议讨论,燕国的储君燕太子丹提议策划刺杀事件对付秦王嬴政以及他的主将易风。

假设能成功地使秦王嬴政及易风殒命,料想秦国势必出现内斗的局面,那时如果与剩下的楚、齐联合尚且有可能赢得一线生机。

如果不能铲除二人,各国都将永无宁日。

尤其是易风这个杀神,成了燕国最畏惧的对象。

然而,现在的易风身居军中,他们难以接近,更不用说实施刺杀。更何况据说易风实力极其可怕,想要成功刺杀几乎不可能,因此他们最终决定首先对付秦王嬴政。

于是,燕国开始着手谋划对秦王嬴政的刺杀行动。

“武安君,真乃大英雄!”

同时,易风率三十万秦军击败四国联军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传遍了天下。

当秦国各地的百姓得知这一消息后,首先是满脸的震惊与不可置信,随即变成了狂喜之情,高声喝彩。这震惊源自于易风那骇人的战果,击杀五十余万敌人简直令人咋舌;兴奋则是由于又一次秦军的大捷所带来的自豪与喜悦。

但在秦国民众欢呼和振奋的情绪之外,其它国家的百姓在得知易风所创下的 ** 数目后,却是一个个倒吸冷气,脸色惨白如纸。特别是魏国那些四处逃散的士卒,在逃入其它诸侯国的城市时,无不惊惧地喊出:\"魔神!魔军已至!\"

因此,易风领导的秦军队伍被誉为“魔军”,这支部队也在大败四 ** 队的战斗中彻底名扬海内,并在民间与士兵间广为人知——一听到魔军,无不色变。

随着易风率大军攻陷魏都,再度出征的命令下达。

在易风指挥秦军攻破四国联军及魏国首都大梁城之后,众人震惊于这场辉煌胜利之时,他又召集起部队准备新的征程。此次易风留下蒙武统率两万兵力以及受伤的部下镇守大梁,自己则带着蒙恬、张小山等将领与其他二十五万秦军离开了大梁,向西挺进。

半个时辰快速行军,易风来到西边一座城市的城外。但是奇怪地是,当其大军到来,却发现城墙上无一人驻守,甚至连城门也未紧闭。易风随即率众进入城中并占领该地。经询问当地居民才了解到,城中的魏军早按上级指令撤往大梁去了。

当时魏国高层闻悉易风领三十万兵马杀到,深知有如此凶悍将领的存在,魏国内诸地难保,反而会使兵力分散,易遭逐一分割。

故而,在几度权衡之下,魏王与其文武百官作出了决策,抽回所有城防兵力集结北郊,联手三盟军一起抵御由易风引领的秦兵冲击。

在魏王和魏国群臣看来,若不能战胜易风和他的秦军,即使派遣重兵防守其他城池也无济于事。毕竟,如果大梁这座国都被攻陷,再守住其他地方又有何意义?

更严重的是,假如易风真的攻破了大梁,其他城池也会迅速陷落。

于是,在魏国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魏王及众大臣决定倾全国之力对付易风所率领的秦军。赢了,国家便得以保留;败了,则国将覆灭。

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易风竟会如此凶猛,使得他们的四国联军遭遇重创,连魏国国都大梁也迅速失陷,而魏王及朝中重臣几乎全都丧命在易风手中。

对此情形,易风也是在听到汇报后才豁然开朗——原来大梁被破后,魏国各地几乎已无军队留守。了解这一点后,易风留下了五百名士兵看守这座新被占领的城市,随后自己带领其他军队继续前进。

一个多时辰后,按照地图指示,易风率兵到达魏国另一座城市。事实果然和上次一样,城中空无魏军防守,城门更是洞开。

随即,易风带领大军顺利进入城内,换掉了城中及城楼上的魏国旗帜,升起了秦国的旗帜。

接着,他命令将部队分成五个大队,分别由张小山、赵小虎、孙小雨、蒙恬和自己各指挥一队大约四万人前往魏国境内其它城池。就这样,秦国的各路军队不断接收魏国内的不同区域并替换旗帜,将那些原本归属魏国的土地转化为秦国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