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雨夜。
\"王安石去世了......\"
这个消息传来时,朝野竟出奇地平静。那些曾经反对他的人,此时已经顾不上评说是非。眼看江山将倾,谁还有心思计较旧日恩怨?
苏轼站在雨中,望着北方。
多年前与王安石的争辩,如今想来恍如隔世。他取出一卷陈年旧稿,是当年写给亡妻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潮湿的空气中,墨迹有些模糊。他想起了那些在汴京的岁月,想起了与亡妻的点点滴滴,也想起了与王安石的种种争执。
\"也许,我们都错了......\"他喃喃自语。
此时,洛阳。
司马光伏案疾书,《资治通鉴》已经接近完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停下笔,望向窗外。
多年编纂史书,他看尽了兴衰成败。那些曾经的争论,那些曾经的是非,在历史长河中是那么渺小。
\"变法也好,守旧也罢,\"他叹息道,\"若无忠君爱国之心,终究误国误民......\"
他想起了与王安石的争论。当年他们都以为自己是对的,可如今看来,输的是整个大宋。
雨越下越大。
苏轼提笔,写下了一首怀念王安石的诗:
\"天下英雄谁敌手?曾令旧物换新头......\"
司马光也在《资治通鉴》中写道:
\"变法之争,成败得失,后人自有公论。然其忠君爱国之心,则无可非议......\"
而此时,金兵的铁蹄声已经越来越近。
那些曾经的争执,那些曾经的是非,都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烟消云散。
唯有这场亡国之痛,将永远铭刻在史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