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这是怎么回事?怎么皇上到现在还没上早朝?”
李忠满腔怒火地问道。
“这,这,禀告李大人,
皇上突然去了明月宫,有急事需要处理。”
司礼监被李忠这么一训斥,只能吞吞吐吐解释。
“皇上怎么管起后宫之事来了,
还不赶紧去催促一下,这成何体统?”
李翔听后,更是怒不可遏。
“是是是,小人这就去。”
司礼监被他们兄弟俩人一训斥,吓得两腿发软,
连忙点头称是,转身快跑去找夏和帝。
“哎呦,两位李大人好大官威嘛!”
“就是,怎么的,皇上作为天下之主,
难道就无权处理后宫之事了吗?”
吴立新跟吴雄安兄弟俩人看了看,被吓跑的司礼监,
阴阳怪气地嘲讽李忠兄弟。
李忠气得瞪了他们兄弟一眼,“老吴,你们两个干嘛呢?
从昨天就跟我们杠上了是吧?”
“李大人,此言差矣!咱们作为朝廷重臣,
自然是以效忠皇上,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为主。
绝不允许什么个人恩怨,谁若敢以公谋私,
本相第一个不答应。”
王丞相捋了捋胡子,一脸得意,缓缓说道。
但明眼人都看出来了,他就是在跟吴家穿同一条裤子。
“好,那继续回到昨天的话题,丞相,
下官问你边境军粮问题,到底怎么解决?”
“本相昨日已经不是说了,地方与朝廷各承担一半。”
李翔见王丞相说得那么有板有眼,马上又继续追问昨天的事务。
但王丞相不予理会,继续坚持昨天的说词。
“怎么可能呢?这不是在为我三弟吗?
本来国库就拮据,这样一来不是雪上加霜吗?”
虽然,这事不是李忠的管辖,但是他弟弟的事务,
自然,能帮就帮,不可能旁观。
“李大人,还是管好自身事务吧!讨论了那么多朝廷问题,
今日该讲讲科举事宜了,诸位大人说对吧?”
吴立新冷哼一声,虽说没明着帮王丞相,
但实际就是在替王丞相,两肋插刀。
王丞相听闻,马上投上一个赞许的眼神,
仿佛在说,嘿嘿,老吴干得漂亮。
“老夫觉得吴大人所言极是,朝廷诸多事务此前已讨论许久,
如今确实该将重心放在科举之事上了。”
一位依附吴家的老臣站出来,拱手朗声道,
语气里满是不容置疑的笃定。
王家的粉丝官员们也纷纷点头附和,
其中一位年轻官员接话道:“是啊,
我朝前些年饥荒不断,百姓受苦,科考之事也耽搁许久。
今年若再不举行,天下读书人的报国之心怕是要凉了。”
这话一出口,赢得了王家阵营里一片低声赞同。
然而,李家的粉丝官员们却持反对意见。
一位中年官员皱着眉,
上前一步道:“此时进行科考,时机尚未成熟。
一来打乱了既定的朝廷科考秩序,
二来国库本就不充裕,举办科考耗费颇大,
无疑会加重朝廷负担。”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引得李家这边众人纷纷附和。
王丞相见状,清了清嗓子,不紧不慢地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