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千叟宴(2 / 2)

无双九皇子 广渠门内 1049 字 1个月前

而实际上,他的心里,已经跳脱开去。

由唐玄宗时的“宫廷盛宴”,联想到了另一位千古一帝的著名一宴。

谁呢?

正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千叟宴”。

当时,这位“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帝王,为了向天下展示太平盛世,一共办了两次。

第一次在畅春园,过六十大寿。

先请汉臣,再请八旗、蒙族等六十五岁以上老者,共五千人。

第二次在乾清宫,过七十大寿。

共请满、蒙、汉等六十五岁以上老者,共一千人。

期间,九十岁以上宾客,由皇帝亲赐御酒。

席中演奏“中和韶乐”,还以联句为乐,皇帝与大臣、众人一同作千叟宴诗。

对此,后世有过积极评价。

有助于弘扬传统道德,形成“尊老敬贤”的社会风尚。

增强民族凝聚力,扩大对外影响力。

但也有消极评价。

过于突出歌功颂德,导致巨大开支,耗费民力。

如何规避消极,突出积极呢?

他已经想好了!

这时,张保说出了另外一种祭祀舞蹈。

“麒麟狮象灯舞!”

“与‘傩舞’作为宫廷祭祀仪式不同,这是起源于郓州万安郡的民间祭礼。”

“里面用细篾扎好,外面用油纸糊上,做成麒麟、狮子、大象等形象的灯具。”

“要说这舞,和抵御洪灾还真有联系。”

“当时,河东一带大灾,民不聊生。”

“山民们根据当地传说,制作出来这三样。”

“麒麟坐屋顶——压邪。”

“狮子守大门——繁华。”

“大象进家门——富贵。”

“其中,大象、麒麟各一灯,守门狮子一边一个,两灯。

“于是,四人一组,各执一灯,来回起舞。”

“说来也是惊奇,一舞过后,此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慢慢的,传统沿袭下来,在咱们大许的南方,就特别盛行!”

“啪!啪!啪!”

“好!好!好!”

见张保说完,柴霄双掌连拍数下,又一连叫了几声好,然后转向伊太和。

“大厨,说说,怎么弄?要是弄,行不行?”

伊太和迟疑一下,但也知道被君上点名,肯定躲不过去,索性直言。

“君上,我认为可行。先用宫廷祭礼,再用民间祭礼。”

“我们穿插着端上饭菜,供大家享用。”

“有银两或银票的,现场付账。”

“如果没带足或不能现付的,我们用账本记下,回头再去要!”

柴霄点了点头,却并未表态,望向少傅,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苏仲景沉吟片刻,才自言自语似的说出一句。

“这头一天这样,没问题。前三天,也没什么问题。只是,如果十天都这样……”

柴霄接过了话头。

“是啊!由‘祭’转‘乐’,固然可行,但连办十天,百姓就该骂我们巧立名目赚钱了!”

云淑妃、张保、伊太和等人都问。

“那怎么办?”

柴霄卷起袖子,数起了手指头。

只这一下,就令云淑妃、少傅和张保都不禁狠狠皱眉。

这小祖宗,不是在用早膳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心算节省各类银子了么?

怎么又数上手指头了?

rg。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