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不求回报,才是真君子!(1 / 2)

随后开口道:

“这位朋友,请问你们怎么买这么多的《仙儒》?”

“难道你们都愿意协助仆射......扶贫?”

只见那贵族一脸正气凛然的道:

“正所谓善亦有报。”

“慈爱无界,大爱无疆。”

“扶贫天下黔首,功莫大焉,我等自然当仁不让。”

说完就美滋滋的抱着书离开了。

王忠听后一时间不知道该说啥。

反正他是不信这些贵族真是这么想的......

不过这人已经抱着书走远了。

他只得又找到一位贵族。

这位贵族比较实在,没有往自己脸上贴金。

只是将《仙儒》典藏版和《仙儒》臻藏版的最后一页拿出来给王忠看了看。

王忠看完之后,忍不住张大了嘴巴:

不是......这样也行????

——

而其他的儒生此刻大部分也同样得知了《仙儒》大卖的原因所在......

全都和王忠差不多的表情。

难怪这些贵族们如此积极,原来是有利可图啊!

一些心思活络的儒生,同样是心动不已。

只觉得仙府当真是大方!竟然耗费如此多钱财助力仆射扶贫!

直接就跟在一众贵族身后,排队购买去了。

这更让在场的儒生有些无言。

其中一位比较守旧的儒生忍不住开口道:

“仆射此举,分明是诱之以利......”

“连一些儒生都为之心动。”

“长此以往,道德不再......国将不国啊!”

这是不少儒生的想法。

用如此逐利的做法去扶贫......日后真的还会有道德吗?

大家都是为了利益而扶贫......而非是因为道德良善。

如此行径,简直和商贾无异啊!

叔孙通倒是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不过放他见这些守旧儒生痛心一副疾首的模样后,亦是点了点头:

“诸位所言极是啊!”

“长此以往,礼崩乐坏......”

有了这几位的打头儿,一些儒生也纷纷指责了起来。

是啊!扶贫善举,本应该是由内心仁义道德而产生。

怎么现在变成这般模样了?

——

当然一众人骂归骂,但是却没有一个走的。

因为他们都要买上一份《仙儒》。

有的是想要看看仆射这书里到底都写了些什么。

有的则是同样对典藏版和臻藏版心动不已,只是不太好意思开口。

还有部分则是心里有些认同淳于越的儒生。

......

然后过了一刻钟之后。

“什么?”

“卖完了?”

“典藏版没了?”

“也是,前面那些人一买就是十本起步......”

“那臻藏版呢?”

“什么臻藏版也没了?”

“存货有限?只能等下次?”

见典藏版和臻藏版全都卖光了......一众贵族自然不再聚集于此,纷纷或失望或不甘的离开了。

在场的一半贵族,都没能买到典藏版和臻藏版......更别提最后赶来的那些儒生了。

后方的一众儒生见此情形,全都是面面相觑。

竟然这么快就卖光了......

“哼......这些贵族!”

“一见无利可图,全都四散而去了。”

“对那些普通的《仙儒》完全视而不见。”

“仆射,此举当真是......”

那些守旧儒生,只觉得既好气又好笑。

再度出言指责起淳于越。

不过这群抢购《仙儒》的贵族不在前面堵着了,倒是方便他们了。

他们当即前往售卖之处,打算买一本普通的《仙儒》来看看。

然而当他们走到近前之后,却发现了一堆奇怪的牌子,看样子似乎是琉璃所制。

而且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只不过,上面全都刻画着“君子”二字。

“嗯?这是何物?”

一看到和君子有关。

一名白发苍苍的儒生忍不住开口发问。

负责售卖的几人乃是报社和印刷厂的员工。

只不过如今被划分到了“仙儒扶贫基金会”。

见有儒生询问,当即回道:

“此物乃是为那些真心实意、道德高尚、不求回报的君子颁发的。”

听后君子,这白发儒生瞬间来了兴趣:

“哦?”

“此言何意?”

“这么一堆牌子,还能代表的了君子?”

售卖人听后先是打量了这位儒生,随后一脸恭敬的道:

“这位老先生,看您气质儒雅,卓尔不群!眉间隐隐有浩然之气凝聚。”

“想必应当是一位儒生吧?”

儒生听后微微点头,觉得这人倒是有几分眼力。

售卖人继续道:

“仙府有言: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仙儒》典藏版和臻藏版,诱之以利。”

“虽然是为了激发贵族们的扶贫济世之心。”

“但是终究不是发自内心所为。”

“皆是被利益所驱使。”

“所以,算不上真正的仁爱。”

“而若是愿意用同样的高价,来购买一本普通的《仙儒》。”

“以此来扶贫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才是真正的仁爱!”

“而这种仁爱,应当被世人知晓,被世人歌颂。”

“所以,特意用此君子令牌以示身份。”

“同时那些为扶贫贡献十分巨大的君子们的名讳,也将登上报纸以昭告天下。”

“让天下百姓,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君子。”

头发花白的儒生听后略微点了点头,忍不住有些心动。

随后眉头微蹙,有些担忧的道:

“但是如此做法,会不会有求取虚名之嫌?”

售卖之人当即摇了摇头,一本正经的道:

“老先生,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

“真正的君子,会被所谓的虚名所困扰吗?”

“更何况如此切实的善举哪里是虚名?”

“仙府昭告天下,更不可能是为了些许虚名!”

“而是想要以此来教化天下百姓,让他们知晓世间有真君子。”

“真君子,一心为民,不求回报!”

“如此仗义疏财之举,自然应当被世人歌颂。”

“和那些为了利益而扶贫的贵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他贵族说不得就会被真君子的品行所打动。”

“从而间接起到教化之用。”

这儒生听后不由得微微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