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自然是不存在的。
毕竟如今上郡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战马了。
前些日子周边草原大小势力,不约而同的卖了一大批牛马过来。
所以这两万士兵......都是骑着马去的。
只不过李信统率的军队,一人三骑换乘。
就是每人配备三匹马,换着骑。
而这支军队由于不负责主要作战,属于临时操练出来的骑兵。
因此配备的是一人双骑。
虽然这些人不是专业的骑兵。
但是由于人数更多的缘故......看起来压迫感反而更足了。
而且再加上配备了相应马具的缘故,战斗力也不算弱。
射箭这种需要长久训练的能力,可能不怎么样。
但是拿着武器在马背上冲锋还是很厉害的。
故而他们还打算顺道解决一下李信将军沿途的漏网之鱼。
只可惜这一路走来,似乎没有一条漏网之鱼......
前面的那些匈奴都十分自觉,压根不需要他们如何安排。
全都高高兴兴的投降,然后自己组队到上郡报到去了。
导致这一路走来,他们不仅没能扫除漏网之鱼。
甚至连处置“降奴”的任务,都没怎么做。
所以,也就没和李信的军队拉开什么太大的距离。
当然......若是前面的军队知道了他们的想法,只会说:
“我们先头部队都没能交战。”
“你们在后面能碰到漏网之鱼才有鬼了。”
——
而那群坚定投降派在见到秦军似乎没打算杀他们后。
当即松了一口气。
同时更加坚定了投秦之心。
故而直接开口道:
“将军!”
“这些人明明已经投降了,方才竟然想逃跑!”
“我们是在捉拿他们!”
......
一群投降派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痛斥这些匈奴的罪行。
秦军将领听完这群匈奴的讲话后,总算是理清了事情的经过。
随后神色有些冷然:
这才对嘛!
匈奴总不可能都这么自觉的投降吧!
果然还是有贼心不死的。
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处置这样的后续事宜。
故而当即便留下了一部分秦军在此地处置这些想要逃跑的匈奴。
同时大加赞扬了一番那群坚定投降派。
让他们协助留守的一众秦军,来管理这里的匈奴。
然后便继续带着大军深入草原了。
“总算是开始发挥作用了,不然这一路上走来都不知道是在干什么呢。”
“不过......从这里开始也算是踏入匈奴腹地了。”
“会遇到不愿投降的匈奴,也实属正常。”
越是靠近南方临近中原的匈奴,其实越愿意投秦。
这有很多缘由。
比如这些匈奴中,本就有一部分是从中原迁徙出去的原本也是中原人。
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才变成了匈奴。
比如这些地区的匈奴,也更清楚中原的强大。
更为畏惧秦人一些。
哪怕没有草原牛马贷,都可能出现一些“匈奸”。
只不过随着越发深入草原,“匈奸”也会越少。
当然由于草原牛马贷的缘故......现在每一个部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匈奸”。
对他们而言,首领是谁并不重要。
谁能让他们饿不死,他们便信服谁。
谁能威胁到他们的性命,他们便臣服于谁。
就在李信等人逐步蚕食匈奴之时。
置身于匈奴王庭的冒顿,对此还一无所知。
——
另一边的扶苏从上郡离去后。
则是率领着西征队伍,开始向西继续前行。
只不过行走在河南地的时候。
扶苏总是发现一批又一批的匈奴在组团儿往上郡方向行进。
这一幕让扶苏不由得有些感慨:
这些蛮夷......竟然还在主动来投?
旋即他又想到了自己其实也是征讨蛮夷,只不过是西边的蛮夷罢了。
也不知道自己抵达西域那边后。
又会是怎样的光景。
扶苏对于蛮夷并没有歧视的想法。
他奉行儒家“有教无类”、“华夷之辩”等看法。
他认为中原的文化,远远优越于蛮夷。
除了战争一途,还可以通过教化来让他们归顺。
当然经历过战国时期频繁战乱的儒家......还有着另一个观点。
那就是在教化之前。
得先把蛮夷们打服气,让他们乖乖听话,听圣人讲道理......
——
扶苏知晓西域十分贫瘠,比草原还贫瘠。
不过据仙府所说。
西域其实隐藏有许多珍贵的宝藏,只是西域的蛮夷未能加以利用。
扶苏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找到那些珍宝。
就在扶苏如此思索之时。
一名方士首领跑了过来。
“公子!”
“这里有仙术府所需的黑金煤矿!”
扶苏闻言不由得来了精神。
“黑金煤矿?”
“这里也有?”
自从岁首之后咸阳掀起了学习仙术狂潮。
在离去之前,扶苏也是花了不少时间的学习一番仙术。
扶苏知晓,此物乃是十分重要的资源。
比如那神奇的电灯想要发光,就要用到它。
而目前咸阳的黑金煤,都是从雁门一带运送过来的,这也是咸阳黑金煤的唯一来源。
李意安排方士们寻找的矿脉有很多,同时也将此事和扶苏提及了。
只是扶苏没想到,才离开河南地没多远。
就遇到了这极为重要的黑金煤矿。
“这西域......确实如仙府所言那般遍地都是宝藏。”
“如此看来让西域蛮夷归化中原,确实很有必要。”
“仙府若是能够赚取更多钱财,日后也能更好的藏富于民了。”
“也可以借此机会,来用另一种方法教化西域的诸多蛮夷。”
自从淳于越将李意的方法分析给扶苏听后。
扶苏也开始琢磨着如何用此法来推行儒学了。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只要围绕这个思想来展开,想必我在西域也能推广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