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是不想直接放弃此地的诸多牲畜。
若是没了这些牲畜,那以后和死了有啥区别。
秦人虽然有上万骑兵,但是远道而来应该颇为的疲惫吧。
更何况秦人的骑射实力,他还是比较了解的。
他们部落未尝不能试着抵挡一二。
而且,实在打不过就跑路嘛!
反正他们最擅长逃跑了。
抱着这样的念头,这位年轻的部落首领还是想和秦军碰一碰。
——
只不过......在他集结部落的诸位勇士之时,却碰到了麻烦。
“首领,部落里不少人......都不愿意和秦人为敌啊!”
“草原牛马贷可是立有条约的,两地互不侵犯,否则后续粮食就作废了。”
匈奴首领听到后不由得有些气恼,这些人的脑子是被冻坏了吗?
秦人都打过来了,他们竟然还想着草原牛马贷呢?
“这群白痴,秦人都来要他们的命了,他们在想什么呢?”
“不听调动者,直接斩之。”
这位匈奴首领提上短刀,便离开了帐篷。
在部落里杀了几个不听话的匈奴后。
总算是将部落里的骑兵集结了起来。
不过,此刻秦军也已经抵达了。
不仅抵达了,甚至还把整个部落给围了起来。
——
匈奴首领望着眼前那声势浩荡的骑兵队伍,耳边响彻着连绵不断的马蹄声。
不由得咽了口唾沫:
“......这是万人骑兵?”
“我听着怎么不止啊!”
“早知道我刚刚就直接带着人逃跑了!”
“不过这秦军,怎么只围不攻?”
他现在很想扇那个谎报军情的探子一巴掌。
李信带领的骑兵,一人携三骑,故而看起来声势极其浩大。
就在匈奴首领琢磨着怎么逃跑之时。
秦军之中竟然走出来了一个匈奴人。
他仔细一看,发现这人正是前些日子败逃的泷涛王子。
泷涛的出现,让得这位匈奴首领心中一个咯噔,有种不好的念头升腾了起来......
“诸位草原勇士,那冒顿弑父自立。”
“破坏了草原牛马贷,我等的生活将会再度陷入朝不保夕的状态。”
“冒顿为了一己私欲,全然不顾诸位的性命。”
“你们真的愿意认他这种人为单于?”
“如今大秦愿意继续帮助我等,下马投降者皆可归顺大秦,日后再无粮食之忧。”
......
果不其然,泷涛发表了劝降言论。
一众匈奴中,瞬间有一小半的人下马投降了。
他们可舍不得草原牛马贷!
而这一幕的出现,让得这位部落首领有些想吐血。
还没打就有这么多人投降了......
不过这里乃是右贤王的势力范围,还是有不少忠于右贤王的匈奴。
尤其是此地的首领,乃是右贤王的次子。
自然不可能真的全都没骨气的投降。
故而依然有着千多匈奴,任由泷涛劝说也不为所动。
不像草原周边那些闲散的小部落。
一看到秦人出现,都不用泷涛怎么劝直接上赶着就投降了。
——
见效果果然如预测的那般没有以前好,泷涛只得无奈的回头望了望李信。
一进入草原腹地,他泷涛的名头......就有些不太好使了。
然而泷涛却发现李信等一众秦军似乎没有半点儿失望。
反而还隐隐透露出一种期待的神情。
......
众将士:
“终于有不愿意投降的匈奴了!”
——
泷涛一开始还有些疑惑。
只不过在见到秦军的实力后。
他沉默了......
泷涛终于是意识到秦军此次深入草原......是有备而来啊!
秦军不仅训练有素,而且战术精妙武器精良。
面对不愿意投降的匈奴。
那李信直接指挥秦军展开了一波齐射。
然后便凭借着战马的差距,发起了冲锋。
匈奴们的箭矢射到秦军身上,几乎难以造成什么伤害。
而且秦军的箭矢射程还更远,穿透力十足,一射一个准。
故而两方刚一交战,战场呈现一边倒的趋势了。
而部分匈奴虽然奋起抵抗,但他们的勇气,显然无法弥补双方实力的差距。
更何况......他们的勇气本来也不多。
他们才射出一两箭,便被秦军冲到了近前。
秦军挥动着手中的武器,打匈奴几乎就如同割草一般。
很快匈奴的阵线被秦军冲破,战斗变得更加一边倒。
不少匈奴开始四散奔逃。
此地的匈奴首领眼见大势已去,自然也是打算逃跑。
然而退路却早已被秦军截断。
毕竟之前李信一上来就把他们给围住了,才会让泷涛前去劝降。
不然要是劝着劝着,这些军功......匈奴跑了那可就搞笑了。
其实按照李信原本的想法,这些匈奴最好还是赶尽杀绝为妙。
毕竟这北方的草原十分广袤,难以有效管控。
今日匈奴能够主动投降,明日亦可能背叛。
唯有将他们杀掉,才可以在短时间迅速加强对北方的掌控。
这也是长久以来中原各国对边境蛮夷的一贯态度。
不过自家兄弟李意则认为可以让他们协助修什么铁路......
这些匈奴,长年在草原风吹日晒,膘肥体壮的。
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劳动力。
日后打造通往西域的铁路,这数十万匈奴人可以好好运用一番。
所以李意希望李信别杀太多。
要是一下子把整个草原的劳动力全杀死了......李意就得多花时间来从各地征调劳工了。
只要铁路修好了,北方草原......同样将是秦国的腹地,完全不用担心匈奴是否背叛。
所以这几日李信在交战之时,才会让泷涛劝降这些匈奴。
当然,李信也不傻。
每次劝降之前,他都先用大军围住这些匈奴部落。
你们愿意投降,那就一切好说。
老老实实在这儿待着,等着蒙恬后续的人前来接收。
你们不愿意投降?那更好,直接开打转化成实在军功。
李信虽然相信自家兄弟的判断,也愿意给这些匈奴投降的机会。
但是,他并不仁慈。
战场之上,最不需要的就是仁慈。
机会给一次就够了,一味的仁慈是无法感化匈奴的。
匈奴们又不懂儒家,没有什么礼仪道德。
连弑父娶母之事都能做得出来......像那冒顿不就弑父了吗?
所以......唯有鲜血,才能真正的感化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