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意弄出来报纸之后。
嬴政每日都会在批阅完奏章之后观看。
在他看来,这报纸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而且还能发现咸阳城内的一些问题。
因为这报纸上,不止有夸耀他嬴政功绩的内容。
还会记载一些咸阳城的逸闻趣事。
以及民间百姓如今所面临的一些困难。
所以嬴政认为这报纸,其实是一种另类的奏章。
只不过更有趣一些。
“最近这咸阳城内......开办学堂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
嬴政有些哑然。
他都还没选好出题人呢......
竟然就有这么多人已经在猜测可能会出什么题了。
他对此倒是没什么意见。
因为贵族们全都去学习了。
导致如今的咸阳城,呈现出一片祥和繁荣的景象。
并没有因为涌入大量贵族,而出现什么乱象。
——
“不过,距离此前定下秋末科举的时日,只剩两个月了。”
“也确实到了选择出题人的时候了。”
“以防舞弊,需得让出题人去重兵把守之地待上两个月,等到科举结束之后再将他们放出来。”
“如此来看的话,这出题人肯定不能从那九卿之中选择。”
“他们皆是身居要职,若是两个月不处理政事,朝堂必然会出现不小的问题。”
“最好还是从那些可有可无的博士里、以及九卿以下的一众属官中来选择为好。”
嬴政一直没有选择出题人,便是由于这个原因。
毕竟这出题人一确定,他们所在的岗位就会出现空缺。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运转。
科举要考五个科目。
为防止作弊,每个科目都需得选三个出题人。
总共就是十五个出题人。
而且,他们也不会真的只负责单一的科目。
到时候十五个出题人都会互相监督,并且观看整体试卷是否有什么谬误。
如果真出现一个舞弊现象,那肯定吃不了兜着走......直接集体连坐。
所以嬴政其实并不太担心,会在出题人这里会出现串通作弊。
因为这个朝堂之上,除了嬴政本人。
压根就没有谁,能把不同领域的十五个人串联在一起。
真要能让十五个出题人统一意见,冒着天大的风险去作弊。
嬴政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
“具体该选哪些人呢?”
“看来,还是得先大致制定几个标准出来。”
想到这里,嬴政便提起笔写写画画起来。
没多久,便总结出了几个粗略的选人标准:
一、有能力的。
二、值得信任的。
三、有他没他都一样的。
四、官职不能太高,但是也不能太低的。
有着这几条标准为依托,嬴政便开始一一对应其朝中的一些臣子。
——
“那柱下史张苍精于算学,而且官职也不是什么要职,让他去出算学或是天文地理方面的题倒是不错。”
嬴政想到今日了报纸上关于阴阳学堂的「广告」。
“那博士周青臣虽然在儒生中声望不低,但是这朝堂之上少了他,应该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可以安排其去总结各家经典来出题。”
嬴政又想到了总在朝会上奉承自己的周青臣。
“朕那叔父之子——嬴旭虽然学识一般,但是颇擅诗歌,且是我皇室宗亲值得信赖。官职同样不是特别紧要,也可以派去出题。”
嬴政想到了自家叔父——昌武侯嬴成的儿子。
“对了,博士里还有一个杂家的人,也可以安排上。”
......
没多久,嬴政便将出题人名单拟定。
共计十五人。
其中包括:
法家、儒家、阴阳家、杂家……
皇室、外戚、普通贵族……
总之,各个方面皆有涉及。
拟定名单后,嬴政便命人传唤郎中令蒙毅:
“蒙毅,你立即将此名单上之人悉数带至朕先前命你修筑之驻地。”
“重兵驻守,令其于彼处出题。”
蒙毅得令之后,立即前往名单上官员的住处。
他知道陛下这是选好出题人了。
为了防止作弊,蒙毅没在这过程中停留分毫。
直接带着一大伙宫廷侍卫就上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