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一份报纸所需要的墨水纸张的花费大致是多少?”
“大概需要三到四钱吧。”相里溪粗略算了算费用。
“嗯,那就卖一钱。”
李意听后回答道。
这得让相里溪更是敬佩不已:
巨子这是在赔钱为百姓们发声啊!这是真正的兼爱啊!
当即就去着手起印刷报纸的工作事宜来。
——
两日之后。
咸阳城的贵族们忽然发现。
仙府又弄出了一种名为报纸的东西。
咸阳城的贵族们本以为:
既然是仙府出品。
那必定价格昂贵。
全都已经做好了挨宰的准备了。
结果没想到这东西竟然只卖一钱。
让得贵族们颇为意外。
所以。
纷纷买了一份报纸。
想看看仙府又在搞什么东西。
结果看了看报纸之后,不少人的脸都黑了起来。
啥玩意儿?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李意这分明是在指着鼻子骂他们啊......
而且李意写的那篇文章,里面还引用了陛下的一些政令。
让他们无法反驳。
还有!
这个「冯某」又是何人?
竟然如此可恶。
败坏了我等贵族的名声!
我们都是十税六的好不好,还没有加税呢!
李意并没有指名道姓,只是以冯莫为例子,痛斥了当今贵族对百姓的剥削之举。
因为他知道:没有冯莫也会有李莫、王莫的出现。
——
咸阳城外城的百姓。
还是头一次见到只卖一钱的书籍。
一些识字的百姓,自然是立即就买去观看了。
反正认不得也可以对照着「仙文字典」,正好可以用来学习仙文。
一些家境还算殷实,但是不识字的百姓同样很想买来瞧瞧。
他们对于这上面的内容,其实还是很好奇的。
可是一想到自己也就认识零星的几个字。
买来似乎也看不懂啊......
纷纷打算离开的时候。
却发现卖报的地方,竟然还有一个念报亭。
不识字的,就可以去这念报亭。
那里会有人会专门念报给他们听。
于是不少不识字的百姓,当即花了一钱去那念报亭。
在听完之后,不由得感慨道:
“原来这报纸上,写的是我们百姓的事啊!”
“这报纸,其实是在斥责那些贵族?”
“这写报纸的人,真是一个好人啊!”
——
李斯府上。
李斯看着手中的报纸。
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仙府李意是开始收买人心了吗?”
“竟然赔钱也要发行这「报纸」?”
自从得知李意其实是在为嬴政赚钱之后。
李斯对李意就越发的重视了起来。
因为在他眼中。
原本的李意虽然强大,但是好歹还是有弱点的:
那就是贪财,喜欢坑大家的钱。
结果谁成想这不仅不是弱点。
反而还是李意最大的优势!
这让李意在李斯心中的形象,直接变成了无懈可击的存在。
不仅有家世背景。
还有陛下宠爱。
能力才华又不下于自己。
更是手握神奇的仙术!
一不贪财,二不好色。
赚来的钱一半充公,一半拿去搞仙术。
这特么活脱脱的圣人再世啊!
饶是自信如李斯,在李意面前都有些自卑了。
而且如今李意这似乎是收买民心之举,更是让李斯感到有些不妙。
只觉得丞相之位,似乎越来越遥远了啊!
念及此处,李斯不得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哎......”
“这可如何是好......”
真让他去搞李意吧。
他明显又搞不动。
自从嬴政把李意敛财背后的真相摆在众人面前之后。
李斯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李意的地位,肯定不是他所能够撼动的了。
单论李意所开办的产业,所源源不断带来的收入。
陛下就不会让李意有什么闪失。
这李意虽是九卿的行列,但是实际上已然媲美三公了啊。
——
咸阳城内。
一些迁徙而来的贵族。
自然同样看到了这报纸。
其中也包括今日刚刚抵达咸阳的故楚地少年——昭阳。
昭阳看着手中的两份不同文字的报纸,不由得感慨不已。
“这就是仙文?”
“字体方正、简洁明了,确实与众不同。”
这报纸分为两种版本。
一种是秦篆版本,另一种则是仙文版本。
如今仙文虽然已经慢慢普及开来,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学会。
所以为了方便观看,李意发行了两种版本的。
正好也可以帮助一些人来学习新的文字。
“父亲,你看这咸阳的仙府。”
“竟然如此体恤百姓,还写出了这篇文章传播于天下。”
“当真是让人敬佩不已。”
昭阳看向自家父亲昭平,称赞的开口道。
昭平听后,心不在焉的点了点头:
“嗯,这点确实是让人敬佩。”
“父亲,我日后若是考上了科举,也要做这等体恤百姓正直之官。”昭阳露出一副向往的神情。
昭平听后不由得嘴角一抽,随后勉强的微笑道:
“我儿果然抱负远大啊!”
“想必此番科举,必然能一举功成,光耀门楣。”
昭阳听后重重的点了点头:
“父亲,孩儿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随即拿出一卷随身携带的竹简观看了起来。
这一幕,让昭平有些无言以对。
因为......他除了是楚地贵族之外。
还有另外一重身份,那就是项梁安排来咸阳打探消息的卧底。
自从楚国覆灭后。
他明面上虽然从未和项梁交往,但是私下里还是悄悄交流过的。
而且他身为楚地贵族,心里自然还是向着楚国的。
更何况,那项梁说起来还是自己的远方表亲。
所以,在项梁让他来咸阳暗中做内应之时。
他并没有拒绝。
当即就带上家眷一同赶往咸阳。
为了防止暴露身份。
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给家中的任何人。
但是。
这也因此出现了一件让他十分无语的事情:
那就是——自家的儿子。
似乎还真以为自己是来让他参加科举的了......
一路上,都在学习诗书礼易以及各家经典......
研习策论备战科举。
不是!
你爹我是来当内应的啊!
你这么用功的准备科举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