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彩电你听说过吗?(1 / 2)

丁峰白白净净,看人的时候,眼神里带着天生的笑意,莫名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

“你们好,我是丁峰。”

丁峰主动伸出手,分别和赵鸣哥仨握手。

和他白净的长相不相符的是,他的手掌中有厚厚的老茧,显然不是什么文弱书生。

相互认识之后,郑百川拉着赵鸣哥仨和丁峰就进屋,说是要好好感谢赵鸣给出的主意。

寒暄之后,赵鸣才清楚,为什么一个干榛蘑发到沪上的主意,会这么让对方念念不忘。

这个丁峰,放在后世估计也能混个商业天才之类的称呼。

赵鸣提出的兄弟单位相互帮忙,相互借东西的思路,彻底打开了丁峰的视野。

干榛蘑放在东北,那就是冬天大乱炖里加一种菜,并且还不是所有人都得意这一口。

毕竟,入冬前都没少吃。

而且这东西说是山珍,那滋味也确实不赖,可想真正吃的美,得搭配荤油重油!

这年头,东北农村你就是有钱,也不好整到油,更别提都没啥钱了。

具体的例子,参考红旗林场这帮知青。

入冬前吃榛蘑一个个吃的直反胃,眼下对他们来说,真没棒子面招人待见。

可沪上不同,那里的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又是年前这种时候,各单位的头头脑脑都在想法子替自家职工咂摸点过年的福利。

干榛蘑到了沪上,那当真是抢手货!

这可是正儿八经大兴安岭采摘的野生山珍!

营养价值高,老补身子了!

当然,卖是不能卖的,那样犯错误。

这批干榛蘑是以东北建设兵团驻沪上办事处物资的名义,搭乘运木材的火车直接发到了沪上。

至于为什么干榛蘑会有物资的名义上车,东北的同志想念家乡的味道,这不算过分吧?

等到大家都听说东北建设兵团驻沪上办事处的仓库里,堆了不老少来自大兴安岭的干榛蘑的时候,自然就有人找上门了。

还是那个前提,买卖是不存在的,榛蘑本来也是东北的同志们要自己吃的。

可既然沪上的同志找上门来了,分一点给人家,让沪上的同志也尝尝鲜,那是没问题的。

于是,短短几天时间,轰轰烈烈的‘借’干榛蘑活动开始了。

这年头,好些物资在各单位之间流转,用的都是借的名义,至于还不还,什么时候还,那就不好说了。

凭借着抢手的榛蘑,丁峰开始了和其他兄弟单位相互借东西的旅程。

甚至这位祖籍浙江的知青,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不但自己和别人相互借,还帮助其他单位之间相互借……

过年嘛,热闹嘛,发挥各单位之间的革命友谊嘛,反正,是吧。

执行或者说最后已经是被形势推着往前走的丁峰,当真是感觉天地一宽!

大家对来自东北的干榛蘑十分满意,纷纷反馈,希望办事处的同志明年再多想念一下家乡的味道!

“呐,就是这样,我现在在沪上有个小能人的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