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天地间那股逼人的寒意,如同隐匿身形的鬼魅,悄无声息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暖春那带着丝丝甜意的融融气息。
然而,对于小皇帝宁辰而言,过去整整一月的时光,恰似一副沉重到令人窒息的枷锁,死死地桎梏着他的身心。
这一个月,短暂却又漫长,他仿佛坠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深渊,头顶之上,巨石悬于一线,随时都可能轰然坍塌,将他彻底掩埋。
每一分每一秒,他都在提心吊胆中煎熬,度日如年。
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光里,宁辰既要时刻紧盯着西南边军的风吹草动,又得密切留意宰相宋国忠的一举一动。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一旦宋国忠彻底撕破脸皮,赶在自己确认其罪状之前发动叛乱,那么大宁王朝必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大乱之中……
终于,在永王倾尽全力的襄助下,宁辰盼来了那封承载着最终确证的密函。
当小安子将密函呈到他面前时,他的双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仿佛这看似薄薄的纸张,重逾千斤。
打开密函,寥寥数语。
却似一道曙光,奋力穿透了重重阴霾,让身处无尽黑暗中的宁辰,看到了一丝微弱却又无比珍贵的希望。
太后已被自己巧妙压制在后宫,朝堂局势也已大多在自己掌控之中。
只要能顺利除掉宋国忠,那他这张龙椅便能真正坐稳!
无论是推行改革,还是洗刷大金带来的奇耻大辱,他都将能尽情施展抱负!
当然,前提是自己身上的毒能解。
但解不了又何妨?
最起码,他能还大宁一个晴朗的蓝天。
如此,就算自己毒发身亡,那也对得起孔老夫子、小安子、范大有这些人。
更对得起自己当初立下的豪言壮语&nbp;“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
三日后,晨光熹微,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整个京城还沉浸在一片朦胧之中。
小安子脚步匆匆,神色间既紧张又兴奋,一路如疾风般疾奔进养心殿。他&nbp;“扑通”&nbp;一声跪倒在宁辰面前,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陛下,万事俱备!”
宁辰原本正凝眸窗外,望着那刚刚破晓的天空,心中五味杂陈。
听闻此言,他缓缓转身,身形挺拔如松,可面色却似生铁般凝重,眼神中透着决然与坚毅。他一字一顿,掷地有声地说道
“即刻行动!”
不多时,禁军统帅曹大海身披重甲,浑身散发着肃杀之气,率领着训练有素的禁军,在左都御史范大有神情肃然的引领下,如黑色的洪流般疾速朝着宰相府进发。
范大有平日里总是一副沉稳持重的模样,此刻却也难掩眼中那交织的紧张与兴奋。
终于!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宰相宋国忠那条老狐狸终于要完了!
他甚至都有一种恍如梦境般的难以置信。小皇帝做到了!
在成功扳倒太后后,他又一次成功扳倒了最大的敌人宋国忠!
他坚信,未来,小皇帝一定能做到更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伟大成就。
队伍行进间,脚步声如沉雷滚动,气势磅礴,仿佛要将京城的街道踏得震颤。这动静引得路旁早起的百姓纷纷侧目,心中暗自揣测着这浩浩荡荡的队伍,究竟要去执行何种重大使命。
而与此同时,宁辰在养心殿内独自一人来回踱步,犹如一头被困在牢笼中的困兽,焦急而又无奈。
他的眉头紧紧皱成一个&nbp;“川”&nbp;字,心中疑云密布,似有无数个谜团亟待解开。
一月已逝,为何宋国忠仍未发动叛乱?
是他精心筹备的计划出现了什么变故,导致筹备尚未周全?
还是背后隐匿着更为深沉险恶的阴谋?
或许,宋国忠正在等待一个更为绝妙的时机,一个能让他一击致命,彻底颠覆整个朝堂的时机。
又或许,他已经察觉到了宁辰这边的动作,正布下天罗地网,等待着宁辰等人自投罗网……
种种猜测在他脑海中如汹涌的潮水般翻江倒海,搅得他心烦意乱,坐立不安。
另一边。
当曹大海等人如疾风骤雨般抵达宰相府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大为诧异。
宰相府外平静如常,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门口的石狮子静静地蹲守着,仿佛一切都与往日并无不同,毫无剑拔弩张的迹象,仿佛之前所担忧的叛乱只是一场虚惊。
然而,多年的征战经验与敏锐的直觉告诉曹大海,事情绝非如此简单。
曹大海与范大有对视一眼,彼此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同样的警惕与疑惑。
二人一挥手,率领众人毫不犹豫地冲进府中。
偌大的宰相府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园中繁花似锦,却寂静得有些诡异,仿佛有一双双眼睛正隐藏在暗处窥视着他们。
众人分头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