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适呢?”
“他现在究竟怎么样了?”
宁辰心急如焚,紧接着追问道,眉宇间似是被重重忧虑紧紧锁住,难以化开。
小安子双眼噙泪,泣不成声,抽噎着回应“已经送去医馆急救,奴才一心回宫报信,实在不知他此刻是生是死……”
“不惜一切代价,定要将他救活!”宁辰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然,整个人仿佛被怒焰彻底笼罩。
“刺客是何人?”
“可曾生擒刺客?”
宁辰紧接着又问,目光灼灼,如利刃般直直逼视着小安子。
小安子无奈地摇头,神色满是沮丧“不……不清楚,那些刺客在刺杀礼部尚书之后,便纷纷自尽,一个活口都没留下。”
宁辰眉头瞬间拧成了死结,眼中怒火烈烈燃烧!
宋国忠!
必定是宋国忠无疑!
但此刻,满腔愤怒也无济于事。
他缓缓起身,步伐沉重地朝着窗前走去,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宫墙,脑海中思绪如麻。
宋国忠究竟为何如此丧心病狂,竟这般肆无忌惮地杀人灭口?
而且为何偏偏选在这个时候?
难道他不知,如此行径只会让朕铲除他的决心愈发坚定?
他这是公然向朕挑衅?
亦或是……
宁辰的手指下意识地轻轻摩挲,脸色阴沉得仿若暴风雨来临前的暗夜。
过了许久,他的目光陡然锐利如刀!
杀人灭口,销毁证据!
的确,工部尚书于晓光此前曾透露,宋国忠行事向来滴水不漏,不留任何痕迹。
这便也解释了为何妙音坊与张适的人始终都抓不到宋国忠的把柄!
如此看来,宋国忠如此疯狂,必定是料到只要除掉礼部尚书与工部尚书全家,即便他能从于晓光口中问出些什么,也无实质用处。
狠辣!
当真是狠辣至极!
可他这么做真的只是为了杀人灭口、销毁证据吗?
宁辰再一次紧锁着眉头。
不!
想必他已做好了殊死一搏的准备,试图借此拖延时间,策划更大的阴谋!
而等待自己的,一定是与宋国忠最后的决战!
一念至此,宁辰不禁幽幽轻叹,眼中闪过一抹深深的失望。
本以为此次定能将宋国忠连根拔除,没想到他竟直接掀桌子了。
但所幸,时间还来得及!
宁辰的目光再度坚定起来,透着不容侵犯的威严。
他转身看向静静等候一旁,不敢打扰自己的小安子,问道“小安子,锦衣卫现今共有多少人?”
小安子微微皱眉,回禀道“回陛下,具体人数只有张适清楚……”
宁辰眉头紧锁,当即下令“即刻派人严密监视西南边军的一举一动,片刻都不许懈怠!”
“同时,无论锦衣卫现有多少人,令他们全部秘密集结至京都。”
“另外,让科技局加快生产最新改良的武器……”
小安子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愕,神色凝重地问道“陛下,您可是担心宋国忠会起兵叛乱?”
宁辰神色凝重地点点头“除此以外,朕实在想不出他此刻如此行事的缘由!”
“速去安排!”
吩咐完这一连串事宜,宁辰只觉一阵深深的心累如潮水般将他淹没。
此时,一名小太监轻手轻脚地端着汤药走进来,宁辰默默接过,一饮而尽后,便无力地躺倒在床上。
然而,他的思绪却如脱缰之马,忍不住再度肆意飞扬。
事情演变到如今这般田地,实在是大大出乎他的预料。
他虽然猜到了开始,也谋划了过程,却无论如何也猜不到竟是这样的结局。
宋国忠竟敢下如此狠辣的决心,不惜杀人灭口、销毁证据。
如此一来,即便让于晓光站出来指证,只怕也难以对宋国忠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毕竟,宋国忠身为当朝宰相,在朝堂之上盘踞多年,虽说其大部分势力已被自己设法剪除,但多年积累的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
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绝不能轻易定他的罪。
若是强行除掉这位位高权重的当朝宰相,在“大义”方面便会陷入被动,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必定会借此大做文章,为日后埋下诸多隐患。
可事已至此,宋国忠已然成为大宁王朝的心腹大患,必须予以铲除,这一点,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宁辰在心中反复权衡着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他此刻最为担忧的,便是宋国忠在被逼入绝境后,选择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地让他那手握十万雄兵的儿子发动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