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宫城之外,一队队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们正在集结。
\"传指挥使令,各千户所即刻出发,按名册分头行动!\"
\"是!\"
众人抱拳领命,转身离去。
他们手中,都捏着一份名册。
名册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人名,每一个都是叛军家眷的下落。
这些名册,是他们花了整整三天搜集来的。
原本他们以为这会是一场硬仗。
可事情进行得出奇顺利。
那些老人、孩子们不仅没有躲藏,反而主动配合。
有的甚至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收拾好了行装在家中等候。
锦衣卫们甚至不需要动用强制手段。
短短两日,便接收了近三千户。
这种诡异的顺利,让锦衣卫指挥使心中升起一丝不安。
\"大人。\"
一名百户匆匆走来。
\"西城那边又有两百多户叛军家眷主动来报到,说是要享受陛下天恩。\"
\"什么?\"指挥使眉头一皱,\"他们不是暂时没在名册上么?\"
\"是啊。\"百户点头,\"可他们说,既然陛下仁德,理当一视同仁。\"
指挥使若有所思:\"他们倒是打得好算盘。\"
\"那……要接收吗?\"
\"先等着。\"指挥使转身,\"本使去禀报陛下。\"
走在宫道上,他心中的不安越发强烈。
这一切,未免太过顺利了。
而这种顺利背后,往往意味着更大的麻烦。
御书房内,宋采薇正在听取汇报。
\"陛下,目前已经接收了两千八百余户。\"
\"这些人都很配合,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而且……\"
\"说下去。\"
\"而且还有更多的叛军家眷主动请求入京。\"
宋采薇眼中精光一闪:\"他们倒是识相。\"
\"传朕旨意,既然他们知道感恩戴德,那就一并接收了吧。\"
\"只是……\"指挥使迟疑道。
\"有话直说。\"
\"臣总觉得,事情太过顺利了。\"
宋采薇轻笑:\"有什么不对?\"
\"难道他们还能反了不成?\"
\"这……\"
\"你想得太多了。\"宋采薇挥手,\"一群老弱,能翻出什么浪来?\"
\"朕倒要看看,陈北芒得知这些人在朕手中,敢不敢轻举妄动!\"
\"去吧,继续接收。\"
\"至于安置……\"她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记住朕说的话,一定要分散。\"
\"决不能让一家人住在一起。\"
指挥使领命而去,心中却越发不安。
日子一天天过去。
朝廷接收的叛军家眷越来越多。
每天都有新的人主动来报到,要求享受天恩。
起初宋采薇还欣喜于计划的顺利。
可渐渐地,她发现自己似乎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
这些人不断涌来,每一户都需要安置,都需要人手看管。
朝廷的开支,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更要命的是,这些人似乎商量好了一般。
今天这户来告状说隔壁享受了天恩,明天那户来诉苦说怎么还不到自己。
一传十,十传百。
眼看着整个京城都要被这些人搅得天翻地覆。
而另一边,那些已经接收的人也不安分。
\"凭什么他家爷爷能住大房子,我家爷爷就住小屋?\"
\"为什么他家孩子能去国子监,我家孩子就要去别处?\"
\"陛下天恩浩荡,理当一视同仁啊!\"
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让锦衣卫疲于应付。
\"咱们不能再收了,花费太多了,驱散!全部驱散!\"
意识到被算计了,此刻指挥使真是一户不想接收,但却由不得他了。
\"驱……驱不开啊。\"百户苦着脸,\"他们说,这是陛下天恩浩荡,我们要是不要就告御状,告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