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正一道太岁弓箭符!洞天福地开启!(1 / 2)

白骨大圣 咬火 1900 字 9个月前

自从平定龙王上岸后。

晋安就开始让老道士着手准备二郎真君敕水符了。

当老道士一脸邀功的把晋安带进房里,扛出他这半个月来的成果,足足三千六百七十一张二郎真君敕水符时,就连晋安都忍不住一个握草!

“嘿嘿。”

老道士看着晋安目瞪口呆表情,他脸上表情得意,朝晋安不停挤眉弄眼,仿佛在说“小兄弟,老道我这大宝贝惊不惊喜”!

那三千多张黄符。

已经按照一百张黄符一捆的用细麻绳捆扎好了。

一共有三十六捆。

整整齐齐磊在一口麻袋里。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道你行啊,不声不响的一个人画了这么多二郎真君敕水符,果然是宝刀未来!”

“难怪我前面几次问你画了多少黄符时,你总一脸神神秘秘的不肯说,你这惊喜的确够大的!”

晋安朝老道士竖起颗大拇指,狠拍起老道士的马屁。

老道士劳苦功高。

这马屁必须要的。

晋安毫不吝啬的一个劲夸着老道士,把老道士激动得面红耳赤,飘飘欲仙。

就连好奇跟进来的削剑,也头一回给老道士这个三师弟竖起颗大拇指。

就冲老道士这五十岁还拼命三郎的狠人毅力,是真把晋安和削剑都给折服了。

“不是老道我吹牛,这三千六百七十一张二郎真君敕水符还不是老道我最快的手速,是因为中途有几天在超度赵平发施主,并没有画符,要不然这二郎真君敕水符何止才三千多…小兄弟你借宿给老道一片晴天,老道我还小兄弟你一万张二郎真君敕水符!”

但凡有几粒花生米,老道士也不至于喝成这么高。

晋安见老道士越说越没谱了,哭笑不得离开,留下老道士一个人继续在房里画符。

……

连老道士都宝刀未老。

这么拼命努力。

晋安也不能落人后。

此时晋安手里,拿着两样东西。

其中一样就是昆吾刀。

还有一样东西是张黄符,那张黄符不是五雷斩邪符、也不是六丁六甲符,也不是老道士画的其它黄符,而是他今天离开府衙时,都尉临时喊住他,私底下交给他的一张黄符。

“晋安道长,我一直想给你找口趁手的好刀,可惜一直找不到好刀,而太一般的又不好意思拿出手,这张元神符你先收好,是我前天刚斩杀一名妖道,从那妖道身上搜刮来的。”

“这元神符是正一道里有些来头的太岁弓箭符,这是件元神法器,人元神出窍时可用来御敌,破邪杀敌。我听说晋安道长元神出窍后一直没件趁手兵器,这太岁弓箭符就当是先还利息,我会继续派手底下那些人继续给晋安道长你寻找好刀。”

都尉在晋安离开府衙前的话,还犹自在晋安耳边回响。

其实晋安并不缺元神斗法的攻伐手段,他有能请神上身的六丁六甲符,有霸道阳雷的五雷斩邪符,只是看到他元神斗法的人并不多,所以都误以为他没有元神斗法的法器。

太岁当头坐,无灾也有祸,人犯了太岁,不是要你命就是要你家破人亡,这里说得便是命犯太岁的凶险。

太岁如王,众煞之主。

自古以来,民间就一直对命犯太岁忌讳很深。

那妖道因为太大意轻敌,没料到都尉六感敏锐,还没等他动用这张太岁弓箭符,被阳刚血气如火炉一样熊熊燃烧的都尉,打爆了元神,身死道消。

元神法器难得。

晋安并没有矫情,他收下了这张元神黄符,然后让都尉不用为他找刀了,说他已经有更好的趁手好刀。

此前在外面,晋安没时间仔细观摩这太岁弓箭符,现在到了五脏道观,一个人独处后才总算有时间仔细观摩这太岁弓箭符。

太岁作为十二辰之神,十二年为一周天,所以这太岁弓箭符上用朱砂画了代表十二辰的符点。

除此之外,太岁弓箭符上还画有敕令、太岁尊号、弓箭。

但现在这太岁弓箭符上代表十二太岁的符点,有六个符点的灵性消散,只剩下另外六个符点还有灵性可用。

这已经不言而喻。

这太岁弓箭符只剩六箭机会。

晋安这半年来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黄符了。

这太岁弓箭符的威力,大概相当于三次敕封的五雷斩邪符。

“这张太岁弓箭符的威力倒是一点都不输于五雷斩邪符,可惜了,现在只剩下六箭机会,不是全盛的十二箭,敕封它未免有些太得不偿失了。”

晋安摇摇头,颇有些惋惜。

毕竟越是威力大的黄符,敕封代价越大。

也正是因为这太岁弓箭符威力厉害,所以才更显得都尉这份大礼的贵重。

收起太岁弓箭符后,晋安转头看向手里的昆吾刀。

“敕封!”

熟悉的大道潮汐亮起,随后又暗淡下去,但这次的大道潮汐持续时间,比晋安以前敕封虎煞刀时还要久一些。

晋安立刻察觉到不对劲,他给自己一个望气术。

阴德!

二万一千八百三十!

这次敕封,整整少了一千,这昆吾刀所需的阴德,居然跟有灵性的黄符、法器一样。

不过一想到这昆吾刀的来头,就连义先生和老道士都给这口刀有过很高评价,也就释然了。

敕封后的昆吾刀,外观变化并不大,倒是刀鞘的皮质纹理稍显黯淡了,这不仅没有掩盖昆吾刀的不凡,反而给人一种历史更加沉甸的久远感觉。

光是皮质刀鞘就更显古朴,沧桑之感了,有岁月沉甸感,一看就不是凡品。

细细体悟一番。

嗯?

晋安目露精光。

刀身温润,就像是刚从锻造它的铁匠火炉里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