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韶南关(2 / 2)

没有半句废话,刘志勇边用望远镜观察边问,他也觉得眼前的战场出乎意料,关键是战前的空中侦察竟然没有发现,空军很可能要吃板子。

“是,师长。半个小时前,我已派出两个小队共一百名战士进行试探性进攻,发现很多工事都有一个排约四十名敌人据守。他们大多配备有燧发火枪,集火射击下,有十几名战士受伤,还有六名战士牺牲。”

一团长的语气沉重,只一次性试探,就折损了两成的兵力,这在镇永军的历史上还是首次。战前也预料到攻城战肯定会有伤亡,但这个比例有点大。

若整个韶南关都是如此,想要顺利拿下并大量俘虏人员,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对负隅顽抗者,必须要坚决消灭,只有放下武器的敌人,才有资格被当成俘虏。”

刘志勇开口就是强调俘虏政策,他担心指战员们为了多抓俘虏而畏手畏脚。

“谈谈你的作战思路,你准备怎么打?空中侦察报告,南汉守军的大部已弃关南逃,我们不能被拖在这里,必须马上开避前进通道,否则阻击的部队压力会很大,搞不好到嘴的鸭子就飞了。”

“是,师长,一团保证为大部队建立安全的前进通道。”

初步的试探性进攻后,一团长已有方案,只不过这个方案在他看来胜之不武,不能体现出镇永军的战术素养。

方案没有任何的取巧,以坦克开路、摧毁通道内所有的障碍,通道百米内的所有建筑物也都要摧毁,确保敌人的火器不能对镇永军构成威胁。

在这个前提下,再以坦克和步兵逐一清除可能存在的抵抗目标。

“别说得那么含蓄,一句话,就是推平韶南关吧,这个方案我同意了,有什么困难吗?”

刘志勇马上点头,这个方案跟他的意见是一致的。

“师长,这样的话,那耗费的弹药量可就多了,会不会让别的部队笑话?”

“笑话?一团长,打仗可不是笑话,能否达成战斗目标才是关键。再说,与南汉的第一战,就是要彻底瓦解敌人的战斗意志,打到后面就会越来越顺,没有哪个人会白白地送死的。这天下的死士,自古以来你听说过几个?马上执行吧。”

战斗的进程跟刘志勇说的差不多,最初南汉兵还能依靠工事抵抗得很激烈。

几十辆坦克以碾压的姿态冲向工事,镇永军步兵的班用迫击炮远距离炮击,一路打下去,所过之地便只留一片废墟,躲在工事里的南汉士兵很少能生还。

如此一来,之前稍有信心的南汉军心,很快就瓦解。

战斗中,不怕士兵不能悍不畏死,怕的是,他们知道自己的悍不畏死是徒劳,只须让敌人明白了这一点,崩溃随时就可能发生。

有了这个小小挫折的警示,接下来的战斗顺利了很多。一是南汉军的信心几乎被摧毁殆尽,一方面是镇永军再次强化了作战意识,要尽可能地发挥火力优势,不要在乎弹药的损耗。

总之用李子强的话来说,什么武德不武德的,也不要提什么堂堂正正摆开架式来打,镇永军就是要杀敌于百步之外。

有了李子强的态度,战事的进展比预期的还要快,只是苦了后勤和跟在后面的接收大军。唐子恒最是受累,后勤和接收都由他在统筹。

比原计划早了十天,201师的先头部队就打到了英州城下,再往南就是丘陵、平原,林河也由此成了清江,水路运输不再是难事。

英州城北十公里处的镇永军大营,李子强亲临前线指挥部,英州将是镇永军真正靠武力拿下的第一座城市,不由得他不重视。

英州是南汉第三大城池,城市有居民五万多人,加上退守到城内的南汉军,现在的英州城内,有十余万人数之多。

“各位,以何种方式拿下英州,将会为我们以后如何攻取城池做出示范,这个示范也是给那些守城的军队和官员看的。在攻城之前,受军委会和政务院的委托,将大家召来,为的是统一思想。”

镇永军出兵南下后,原本对峙的刘松和刘协两大势力,在面对外敌时竟然达成了和解,双方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英州归刘协,兴汉府则划归刘松。

既然和解了,按理该合兵一处共同对敌才是正理,南汉的掌权人如此操作,弄得李子强让情报部门反复确认后,才相信这个事实。这样也好,更便于镇永军各个击破。

“司令,我先说说。”

唐子恒要抢先定下调子,在李子强的示意下第一个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