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如晦,渐渐的竟又下大了起来。
都说“春雨贵如油”,可对于赶路的人来说,却有着几分“凄风苦雨”的意味。
陈晋答应了去赴宴,但并没有上车,而是骑着驴子随行。
他的这个决定,使得胡三哥颇为纳闷,坐在车厢内的张桐更是不解。
这虽然是一架普通的马车,但车厢内设施齐备,还摆上一口火盆,炭火吹着了,热气蒸腾。
张桐终于实现了烤火的心愿,身上暖烘烘的,终于活了过来,也不再打喷嚏了。
可惜没得水喝。
不过此去那胡家庄也不甚远,不用多久便可去到。
到了庄上,莫说热水,便是大鱼大肉,都有得吃的。
想到那些,张秀才顿感饥肠辘辘,忍不住伸出舌头,舔了舔干燥发白的嘴唇。
为了这一顿,他昨天就没吃晚饭,今早同样没吃过一粒米。
话说回来,倒也不全是贪庄上那顿丰盛吃食,而是家境贫寒,米缸已然见底了。
考得秀才,进了县学,可没有当上廪生,花销比以前更大。
家里没得产业营生支持的话,着实难顶。
但没办法,难顶也得顶,只要中举,所有的艰辛苦难,都将烟消云散,苦尽甘来。
乡试每三年一届,今年刚好轮到了,考期就在八月。
苦读多年,成败在此一举。
想到这,他脸色变得坚毅起来。
然而很快,身体上传来的疲倦乏力感,让其变得有气无力。
不只是因为饿,更是因为先前受凉,仿佛浑身精气都被抽空了。加上炭火的烟气散发出来,使得车厢内颇为憋闷。
张桐于是伸手掀开车帘子,放些冷气进来。
他就看到了后面骑驴而行的陈晋。
雨气空濛,那少年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样子,竟有几分闯荡江湖的洒脱与孤傲。
这真得是个出来游学的学子吗?
张秀才感到了怀疑。
不得不怀疑,皆因陈晋的言行举止,与其所认识的所有读书人,俱是不同的。
从年纪上看,陈晋没有蓄须,应该还是个少年;
从身形外貌上看,瞧着也是清清秀秀,斯斯文文;
加上带着书笈,谈吐井井有条……
那种淡定从容的气度,张桐原本猜测,陈晋该是出身大族的子弟,可衣着打扮,又是那么的单薄寒酸。
在其书笈里头,似乎还藏着一柄剑。
但不是真剑,而是用竹片削成的。
从门在外,带着武器防身是很正常的事。
一般都是短刃,便于藏匿和使用。
乾朝规定,拥有秀才功名以上者,可佩剑。
所以张桐是能够带剑的,只是犯不着。
一来他不是文武双全的人,不会用剑;二来一柄剑器,售价不菲,买不起。
况且剑器的重量在那里,带在身上沉甸甸的,徒增负累。
那么陈晋弄把竹剑,是甚意思?
用来装模作样的?
着实叫人琢磨不透。
张桐又看了看,随即放下帘子,暗暗叹息一声。
莫名地,他感到了羡慕。
羡慕陈晋能一人一驴,远行游学;更羡慕其春衫单薄,却能无惧漫天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