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他如坐针毡,但听多了,就莫名淡定了。
几人吃完饭,邹衡玉就起身告辞,唐时锦跟他道:“你也留下,让六哥的人去给你告个假。”
桃成蹊点点头,他的人就赶紧去了,唐时锦这才开始说正事儿。
其实她也是突发奇想,本来想回宫之后,再叫桃成蹊商量商量的,但来都来了,多几个文人商量也不错。
她就道:“你们听说过‘拼音’吗?”
其实他们当然没有听说过,如今这个年代,汉语拼音还没有发明出来。
她就拿了笔来,仔细的给他们讲了讲。
她是看到以“韵”排列的大转盘,就想起这个来了。
这个时候是有专门的《韵书》的,古人所说的“韵”,其实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举一个例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首诗的韵脚字,西低泥的韵母都是i。
再比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里头,秋流舟的韵母,有iu有ou,并不完全一样,但仍旧属于同一个韵部。
反正在她看来,并不直观。
还有声调。
如今的声调,是“平上去入”四声,其中上声去声入声为“仄”,余下的就是“平”。
很多人认为,平上去入四声就是拼音的一二三四声,其实不是的,拼音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我们所说的普通话里头,已经没有了“入声”。
关于这个改变,还有一句话总结,叫做“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也就是说平声分为了阴平阳平,然后入声合入到平上去三声之中。
事实上,就算在现在,大家说所谓的“官话”的时候,就很少有入声了。
入声是一个什么声呢,是个很短促有爆破感的音,很难形容,粤语里头tpk辅音结尾的都是入声。
但这个暂时不重要。
韵是古诗词之所以美好的原因之一,她并不想改变,她想做的是入门级的工作。
也就是说,文盲学会了拼音,就能借此自己知道读音。
如今,其实也是有注音的,常用的有三种方式,
最常见的一种叫做直音,是用同音字来注音的,所以你起码得认识那个同音字,不然还是不认识;
还有一种叫读若,是拟其音,去注音的,很容易跟前者混淆。
最后一种更麻烦,是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的,这叫反切。反切的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的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这才叫真正的劝退文盲,还不如不注。
门槛都太高,不利于初学者。
所以她觉得,可以把汉语拼音,加入到如今学堂的启蒙课程。
尤其是兴建中的国恩学堂,已经要学阿拉伯数字了,再加上一个拼音,又有什么不好的?
之后再出一套有拼音的启蒙教材,而且,如今是没有,也不会再有《康熙字典》了,但是有了拼音之后,可以组织人编写一个《锦临字典》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