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智上认可有的事情需要有所牺牲,但是情感上不能接受。
就好像当初弄去色诱庄芝兰的那小倌儿,被孔玉临杀了,她一直叫人给点着长明灯,但就算点了,她心里也仍旧不舒服。
不过她明着说了,李尚书应该没胆子明知故犯的。
她提到浙州,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长目飞耳楼的消息。
李尚书曾在浙州当过刺史,就是如今沈刺史坐的这个位置。
在他任上,出了一桩事儿。
一户姓刘的富商,家中三代单传,就一个儿子,结果得了急病死了,在七七的时候,出了一桩奇事。
就在离他们不远的一户人家,儿子断了气又醒了,但醒了之后就说,“我不是你家的人,我是钱塘鹿尾巷的刘子成。”然后就百病皆消,出门就要回家,就闹腾了起来。
然后这个人回到刘家,问什么都知道,一些私密的事情也都知道,一些小动作也都一样,字迹文风也全都一样,甚至那个没满两岁的儿子见了他,居然叫爹爹要抱抱。
据说三岁以下的婴儿,本来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于是几日之后,刘家人终于确信儿子是借尸还魂了,喜出望外,还跟那家人成了亲戚。
当时吴不争查到这事儿的时候,唐时锦是真的无语。
她就想知道,后世蒲松龄开茶馆儿的时候,是不是曾有江南人拿这个故事换了茶。
哪怕她自己也算是啥啥,但她反正是不信借尸还魂的。
估计这人跟那人的媳妇儿认识,所以才知道这么多事,所以儿子才会认识他,这么一来他家财有了媳妇有了儿子也有了,没准儿还是亲的,这骗子发达了好么!
但总之,当时这件事情传的沸沸扬扬。
是怎么跟李尚书扯上关系的呢?
这个假刘子成考科举的时候,院试中得了案首,宴席上应对得宜,文才又好,被李尚书看上了,想招他当女婿。
但一打听,就知道了这些事情。
他对这借尸还魂,半信不信的,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但又觉得此人心思机敏,文才也好,将来必有建树,所以把他收成了弟子。
李尚书当刺史这三年,师徒来往密切,刘家十分豪富,迎来送往没少帮他出银子出东西,甚至连万寿节的寿礼,也接连两年是他帮忙置办。
但元盛帝治下,贪腐成风,这一到节庆,各级官员抢着往宫里送礼,可是没有门路,根本到不了元盛帝眼前。
然后就出了事儿。
一个内府衙门的官员,生了怪病,整个人就跟发了疯一样大叫大嚷……事后有人透了信儿给李尚书,说是他的寿礼有人动了手脚,里头放了药粉,能至人躁狂。
因为偷拿寿礼也是大罪,所以最终才没暴出来。
李尚书一听就吓坏了。
他送的主礼是一个九转寿桃,是玉雕的,每一面都能转,转过来都是吉祥景儿,这是刘子成帮忙置办的。
在这东西上动手脚,不是说没机会,是为什么要给他的礼动手脚?查出来他死,那人也吃不了兜着走!
李尚书越想越不对,就悄悄叫人去查这个假刘子成,结果一查之下不得了,这位居然是鞑靼的探子。
如今天下,西藏一片早归我朝,称之为朵甘,目前由皇叔靖王爷镇守。而北方的鞑靼国,虽然也早早称臣纳贡,可其实,一直也没断了种种挑衅,咋说呢,国际形势紧张。
所以鞑靼之事,格外敏感。
更何况李尚书这个,不光是收了鞑靼探子当徒弟,还用了鞑靼的礼进贡!
这可是寿礼!要是没被内府衙门截下来呢?那不就到了皇上手里?
两家密切来往了两年,谁能证明他没参与?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李尚书吓的魂飞魄散,于是找了个机会,做出了一个意外,假刘子成夫妻都死了。
这事儿已经十来年了,李尚书都快忘了,乍然被唐时锦提起,吓的手脚都凉了。